剧烈运动后要保证充足休息并进行静态拉伸放松肌肉,运动后24小时内冷敷、48小时后热敷交替缓解肿胀疼痛,以轻柔手法从远端向近端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酸痛缓解后进行轻度有氧运动促进代谢,及时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并多喝水,儿童要缓慢恢复、老年人渐进恢复、有基础病史者运动前咨询医生确保运动安全。
一、休息与静态拉伸
剧烈运动后应保证充足休息使身体恢复,同时进行静态拉伸,像缓慢伸展酸痛肌肉,每次维持15-30秒,重复2-3次,可放松肌肉纤维,减轻因运动致肌肉紧张与酸痛,对长期久坐后突然剧烈运动者适用,能避免肌肉过度疲劳引发更严重酸痛。二、冷热敷交替
运动后24小时内,用冷敷,如冰袋裹毛巾敷酸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一次,冷敷收缩血管,减少炎症介质释放,缓解局部肿胀与疼痛。48小时后改用热敷,如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40-50℃,每次15-20分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排出,减轻肌肉酸痛感。但糖尿病患者需留意热敷温度,避免烫伤。三、轻柔按摩
以轻柔手法按摩,如手掌轻揉捏、按压酸痛肌肉部位,从远端向近端进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肌肉放松。按摩力度以自身可耐受为准,孕妇应避免按摩腰部及腹部附近酸痛肌肉,以防影响胎儿。四、适度有氧运动
肌肉酸痛缓解后,进行轻度有氧运动,如慢走、游泳等,促进身体代谢,排出乳酸等代谢废物。但高血压患者运动时需监测血压,避免运动强度过大致血压波动。五、营养补充
运动后及时补充蛋白质,如鸡蛋、牛奶等,利于修复运动损伤肌肉纤维;补充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等,为身体供能。同时多喝水保持水分平衡,助代谢废物排出。但肾功能不全患者需控制蛋白质摄入量,遵循医生饮食建议。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剧烈运动后需缓慢恢复,避免过度运动加重肌肉酸痛,且儿童运动时家长应监督运动强度;老年人运动后恢复更需渐进,防止因肌肉力量衰退引发更明显不适;有基础病史者如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前需咨询医生,选择合适运动方式与强度,遵循医生针对其病史制定的运动建议,确保运动安全,避免因剧烈运动后肌肉酸痛引发基础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