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核是结核分枝杆菌经血行播散等致肾脏特异性感染,感染源主要为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病灶,免疫力低下者易感,初始在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形成微小结节后进展为干酪样坏死等,有泌尿系统膀胱刺激、血尿脓尿及全身结核中毒症状,通过尿液检查找结核分枝杆菌及影像学检查诊断,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遵循早期等原则,儿童需早诊规范用药关注发育影响,老年患者注意基础病及药物相互作用和肝肾功能监测。
一、定义
肾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肾脏特异性感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多通过血行播散等途径到达肾脏引发病变,是肺外结核的常见类型。
二、病因
1.感染来源:主要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如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经血液循环到达肾脏引发感染。2.易感因素: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罹患肾结核,例如患有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三、病理过程
1.初始阶段:结核分枝杆菌到达肾脏后,首先在肾小球毛细血管丛中形成微小结节。2.进展阶段:结节逐渐发展为干酪样坏死,进而形成结核性空洞,病变可累及肾盂、输尿管等部位,导致肾盂黏膜充血、溃疡等改变。
四、临床表现
1.泌尿系统症状:
膀胱刺激症状:早期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这是由于结核性膀胱炎所致,随病情进展症状逐渐加重。
血尿与脓尿:可出现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尿液中可见大量脓细胞。2.全身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
五、诊断方法
1.尿液检查:尿液涂片抗酸染色查找结核分枝杆菌,尿液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可明确病原体,但培养周期较长。2.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肾脏实质内的病变及积水情况;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肾脏内的病灶、空洞及输尿管、膀胱的受累情况。
六、治疗原则
主要采用抗结核药物治疗,需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常用抗结核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肾结核需尽早诊断并规范抗结核治疗,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密切关注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且儿童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等发育的药物。2.老年患者:老年肾结核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用药时需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及老年人的药物耐受性,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