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常见腰背部疼痛可沿脊柱扩散等症状,还会致身高变矮、易骨折(多部位轻微外力可引发)、严重时脊柱变形影响呼吸消化等功能,老年人需通过饮食运动等维持骨健康并定期检测,绝经后女性可在医生评估下激素补充,儿童青少年要保证营养运动促进骨量积累,长期服药人群要警惕药物影响并评估骨密度。
一、疼痛
骨质疏松常见症状为疼痛,多以腰背部疼痛为主,疼痛可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相对较轻,夜间及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等情况可使疼痛加重。这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小梁微结构破坏,骨的承载能力下降,引起肌肉疲劳性疼痛等。
二、身高变矮
骨质疏松会使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进而导致身高变矮,且这种身高变矮往往会逐渐加重。随着年龄增长或骨质疏松进展,椎体压缩程度不断增加,身高下降情况会愈发明显。
三、骨折
骨折是骨质疏松较为严重的后果,属于常见症状之一。常见的骨折部位有椎体、髋部、腕部等,在轻微外力作用下即可引发,例如咳嗽、打喷嚏、日常活动(如转身、走路)等都可能导致骨折,这是由于骨质疏松使骨的强度和韧性降低,骨脆性增加,难以承受正常应力。
四、脊柱变形
严重骨质疏松时,椎体发生压缩骨折,会导致脊柱畸形,常见表现为驼背等。脊柱变形后可能会影响呼吸、消化等系统功能,比如胸廓畸形可能限制肺部扩张,影响呼吸功能;腹部受压可能影响胃肠蠕动等。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骨质流失速度加快,更易发生骨质疏松相关症状,需注重通过饮食(如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适当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来维持骨健康,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以便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并干预。
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加速骨质流失,除上述一般措施外,可在医生评估下考虑合理的激素补充等相关干预,但需严格遵循医疗评估后的方案,同时密切关注自身骨健康状况。
儿童青少年:此阶段是骨量积累的关键时期,若骨量积累不足,成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应保证充足的钙、蛋白质等营养摄入,坚持适量运动,如跳绳、跑步等,促进骨量积累。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人群: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的人群,要警惕药物对骨代谢的不良影响,定期评估骨密度,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或采取相应骨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