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是因母婴血型不合致母亲体内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引发红细胞破坏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疾病,常见ABO及Rh血型不合,ABO不合多母亲O型胎儿遗传父A或B型,Rh不合是母亲Rh阴性胎儿Rh阳性,轻症仅轻度贫血黄疸可恢复,重症有胎儿水肿、出生后重度黄疸等并发症,诊断靠血型检查、抗体筛查、胆红素测定,治疗有光照疗法、药物治疗、换血疗法,孕妇有血型不合风险需定期监测抗体,新生儿特殊群体要加强黄疸监测与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一、定义
新生儿溶血症是因母婴血型不合,母亲体内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引发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破坏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疾病。
二、发病机制
(一)血型不合类型
常见有ABO血型不合与Rh血型不合。ABO血型不合中,母亲多为O型血,胎儿因遗传父亲的A或B血型抗原,母亲体内抗A或抗B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Rh血型不合则是母亲为Rh阴性血,胎儿为Rh阳性血,母亲初次接触Rh阳性抗原后产生抗体,再次妊娠时抗体通过胎盘攻击胎儿Rh阳性红细胞。
三、临床表现
(一)轻症表现
仅出现轻度贫血,黄疸程度相对较轻,经适当处理后可逐渐恢复。
(二)重症表现
可出现胎儿水肿,表现为全身水肿、胸腔腹腔积液等;出生后迅速出现重度黄疸,进展快,还可能伴有贫血等,严重时可导致胆红素脑病等并发症。
四、诊断方法
(一)血型检查
检测母婴血型,明确是否存在血型不合情况。
(二)抗体筛查
通过血清学检查母亲体内是否存在针对胎儿血型抗原的抗体。
(三)胆红素测定
监测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判断黄疸程度及溶血情况。
五、治疗方式
(一)光照疗法
利用光照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通过胆汁和尿液排出,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二)药物治疗
使用白蛋白结合游离胆红素,减少胆红素脑病风险。
(三)换血疗法
严重溶血时,通过换血置换出致敏红细胞和胆红素,改善贫血与黄疸状况。
六、特殊人群提示
(一)孕妇层面
有血型不合风险的孕妇,孕期需定期进行抗体监测,评估胎儿溶血风险,以便早期干预。
(二)新生儿层面
早产儿、低体重儿等特殊新生儿,因机体各系统发育不完善,溶血后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需加强黄疸监测与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同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确保护理操作轻柔、规范,保障新生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