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症的可怕程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病情轻重、母婴血型不合类型、新生儿自身生理特点及母亲病史等,轻度者预后较好,重度可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ABO血型不合多较轻,Rh血型不合常较重,新生儿肝脏代谢弱易加重症状,母亲不良妊娠史等会增加重度风险。
病情的严重程度差异
轻度情况:如果新生儿溶血症症状较轻,可能仅表现为轻度的黄疸。例如,一些患儿出生后黄疸出现时间稍晚,程度相对较轻,通过及时的光疗等处理,多数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预后较好,这种情况下可怕程度相对较低。从临床研究来看,约有一定比例(具体比例因不同研究有差异,但一般有相当一部分轻度患儿能良好恢复)的轻度新生儿溶血症患儿经过规范治疗可顺利康复,对后续生长发育等影响较小。
重度情况:而重度的新生儿溶血症则较为可怕。重度患儿可能出现严重的黄疸,如胆红素水平急剧升高,超过一定限度(例如足月儿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早产儿超过256μmol/L等),就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胆红素脑病会影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出现智力低下、听觉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临床资料显示,重度新生儿溶血症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病死率和致残率都较高。
发病机制相关影响因素
母婴血型不合的类型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也有差异。比如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多数症状相对较轻;而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病情往往较重。这是因为Rh血型系统的抗原性较强,母亲初次接触胎儿Rh阳性红细胞后,机体产生免疫反应需要一定时间,而再次妊娠时,抗体产生速度更快、量更多,对胎儿的破坏更严重。
对于新生儿来说,其自身的生理特点也会影响溶血症的可怕程度。新生儿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相对较弱,肝脏中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DP-GT)活性较低,使得胆红素的代谢清除速度减慢,更容易在体内堆积,从而加重黄疸等溶血症相关症状,增加了病情向重度发展的风险,进而使新生儿溶血症更具可怕性。
母亲的病史等因素也有影响。如果母亲有过不良妊娠史,比如之前因新生儿溶血症导致新生儿出现严重并发症等情况,再次妊娠时发生重度新生儿溶血症的风险相对更高,病情也就更可怕。而对于生活方式健康的母亲,在孕期规范产检等,可能能更早发现母婴血型不合等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新生儿溶血症的可怕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