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血型不合包括ABO血型不合(母亲多为O型血,胎儿为A或B型时易发生,约占新生儿溶血病一半,多发生在第一胎)、Rh血型不合(母亲Rh阴性、胎儿Rh阳性时易发生,比ABO血型不合严重,多发生在第二胎及以后),还有其他罕见原因如MN血型不合(相对少见)、红细胞酶缺陷(如G-6-PD缺乏症,新生儿期可因诱因溶血)、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一、母婴血型不合
1.ABO血型不合:母亲多为O型血,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时易发生。母亲体内存在抗A或抗B抗体,当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循环后,抗体与之结合引发免疫反应,导致红细胞破坏。ABO血型不合在新生儿溶血病中较为常见,约占新生儿溶血病的一半左右,主要发生在第一胎,这是因为O型血母亲在孕前可能已接触过A或B型血型物质(如某些植物、寄生虫等),体内已存在一定量的抗体。
2.Rh血型不合:Rh血型系统中,D抗原的抗原性最强。当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时,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母亲被致敏产生抗D抗体,再次妊娠时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结合导致溶血。Rh血型不合所致的溶血通常比ABO血型不合更为严重,且多发生在第二胎及以后,因为第一次妊娠时母体致敏产生抗体需要一定时间,初次妊娠时胎儿溶血一般较轻,而再次妊娠时抗体快速大量进入胎儿体内引发严重溶血。
二、其他罕见原因
1.MN血型不合:MN血型系统中,M、N抗原也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但相对少见。母亲和胎儿的MN血型不合时,母亲体内产生抗M或抗N抗体,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红细胞导致溶血,其发病机制与ABO、Rh血型不合类似,是由于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引起红细胞破坏。
2.红细胞酶缺陷:某些遗传性红细胞酶缺陷疾病,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虽然主要是成人期溶血的常见原因,但在新生儿期也可能因相关诱因导致溶血发作。当新生儿存在G-6-PD缺乏时,红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在一些诱因(如感染、服用某些氧化性药物等)作用下,红细胞易被破坏引发溶血病,这种情况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患儿家族中可能有类似病史。
3.红细胞膜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膜存在缺陷,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在脾脏等器官中易被破坏。新生儿期发病时,也会因红细胞膜异常引发溶血,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家族遗传史对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