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时屎颜色通常为黄色或金黄色;病理性黄疸时,胆红素脑病相关粪便可能变浅呈灰白色,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也会致屎颜色异常,早产儿在病理性黄疸时粪便颜色变浅情况可能更常见,不同性别在病理性黄疸致粪便颜色变化上无明显差异,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干预
一、生理性黄疸时新生儿拉的屎颜色
(一)正常表现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情况,一般在出生后2-3天出现,5-7天消退。此时新生儿拉的屎颜色通常是黄色或金黄色,这是因为胆红素代谢过程中,经过肠道排泄,正常的胆红素代谢产物使粪便呈现这样的颜色。其形成机制是胆红素在肠道内被细菌还原成尿胆原等物质,随着粪便排出,呈现出正常的黄色调。对于足月儿来说,生理性黄疸导致的粪便颜色变化是正常的生理过程体现;对于早产儿,由于其肝脏等器官功能相对未完全成熟,但生理性黄疸时粪便颜色也多为黄色或金黄色,只是黄疸出现时间可能稍早,消退时间稍晚,但粪便颜色特征与足月儿生理性黄疸时类似,主要是因为胆红素的基本代谢途径在早产儿中也是存在的,只是代谢能力相对较弱。
二、病理性黄疸时新生儿拉的屎颜色
(一)胆红素脑病相关的粪便颜色改变
当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尤其是胆红素脑病风险时,粪便颜色可能会发生变化。例如,当胆红素水平过高且未得到及时控制时,粪便颜色可能会变浅,甚至呈现灰白色。这是因为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进入肠道的胆红素减少,从而使粪便中胆素原等物质生成减少。对于有高危病史的新生儿,如早产、有溶血病史等,若出现粪便颜色变浅的情况,需要高度警惕病理性黄疸的可能。因为这些高危因素本身就增加了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的概率,而粪便颜色的改变是胆红素代谢异常在粪便上的直观体现。早产儿由于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更低,更易出现胆红素代谢紊乱,当发生病理性黄疸时,粪便颜色变浅的情况可能相对更常见,需要医护人员密切监测粪便颜色以及胆红素水平等指标。
(二)其他病理性黄疸原因导致的粪便颜色变化
如果是由感染等原因引起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拉的屎颜色也可能出现异常。例如,当存在肠道感染等情况时,可能会影响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过程,从而导致粪便颜色与生理性黄疸时不同。对于有感染风险因素的新生儿,如出生时胎膜早破时间较长等情况,出现粪便颜色异常时,要综合考虑感染等因素对胆红素代谢的影响,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不同性别在病理性黄疸导致的粪便颜色变化上并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处理和监测时,都需要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