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足月儿一般不超221μmol/L、早产儿不超257μmol/L,2-3天出现、4-5天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延至2-4周)、一般情况良好;病理性黄疸生后24小时内出现、胆红素上升快、持续久或退而复现,常见原因多样,足月儿出生后2-5天、早产儿需更频监测黄疸,有溶血等病史新生儿黄疸更早更重需严密监测并防不良后果。
一、新生儿黄疸的定义及分类
新生儿黄疸是因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二、生理性黄疸的正常值及特点
(一)正常值范围
足月儿生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生理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257μmol/L(15mg/dl)。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可延长到2-4周。其特点是一般情况良好,无其他临床症状。
三、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情况
(一)常见原因及胆红素值特点
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早,生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血清胆红素值上升较快,足月儿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早产儿每日上升超过103μmol/L(6mg/dl);血清胆红素值足月儿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15mg/dl);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或黄疸退而复现。常见原因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如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同族免疫性溶血等)、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如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功能低下等)、胆汁排泄障碍(如先天性胆道闭锁等)。
四、不同年龄新生儿黄疸关注要点
(一)足月儿
足月儿出生后需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尤其是出生后2-5天,因为此阶段是生理性黄疸高峰期及病理性黄疸易发生阶段。若发现黄疸出现时间、胆红素值等不符合生理性黄疸特点,需及时排查病理性黄疸原因并进行相应处理。
(二)早产儿
早产儿由于其肝脏代谢功能更不成熟,生理性黄疸的胆红素值上限相对足月儿更低,且黄疸持续时间可能更长。在监测黄疸时要更加频繁,关注胆红素上升速度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需积极干预,因为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五、特殊人群(如存在溶血等病史新生儿)的黄疸情况
对于有同族免疫性溶血等病史的新生儿,其黄疸出现更早且程度可能更重,需在出生后就严密监测胆红素水平,因为这类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的风险更高,要及时采取措施降低胆红素水平,预防胆红素脑病等不良后果。同时,要注意这类新生儿的一般情况,如精神反应、吃奶情况等,如有异常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