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溶血性黄疸因母婴血型不合致母体血型抗体入胎儿循环破坏红细胞引发,病因包括ABO血型不合(母亲O型胎儿A或B型易致)及Rh血型不合(Rh阴性母亲孕育Rh阳性胎儿初次产抗体再次妊娠发病),临床表现有生后24小时内出现进展迅速的黄疸、贫血、肝脾肿大,诊断靠检测母婴血型、血清胆红素及Coombs试验,治疗有光照疗法(轻中度溶血)和换血疗法(严重溶血),预防需产前检测母婴血型抗体及新生儿出生后密切监测,特殊人群早产儿低体重儿血脑屏障不完善需严监测胆红素,Rh血型不合高危儿需更密切监测早检查防并发症。
一、定义
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体存在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破坏胎儿红细胞,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而引发的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病理性黄疸类型。
二、病因
(一)ABO血型不合
母亲多为O型血,胎儿为A或B型血时易发生,因母亲体内存在抗A或抗B血型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破坏红细胞。
(二)Rh血型不合
Rh阴性母亲孕育Rh阳性胎儿时,母体初次接触胎儿Rh阳性红细胞后产生抗体,再次妊娠时抗体进入胎儿循环引发溶血,此情况相对少见但病情更严重。
三、临床表现
(一)黄疸
通常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进展迅速,血清胆红素水平快速升高。
(二)贫血
红细胞破坏致血红蛋白降低,严重时可出现面色苍白、气促等贫血表现。
(三)肝脾肿大
髓外造血活跃可致肝脾代偿性肿大。
四、诊断
(一)血型检查
检测母婴血型,明确是否存在血型不合情况。
(二)血清胆红素测定
监测血清总胆红素及直接、间接胆红素水平,判断黄疸程度及类型。
(三)Coombs试验
直接Coombs试验阳性提示胎儿红细胞已被抗体致敏,间接Coombs试验可检测母体血清中抗体。
五、治疗
(一)光照疗法
通过蓝光或绿光照射,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是降低血清胆红素简单有效的方法,适用于大部分轻中度溶血黄疸患儿。
(二)换血疗法
用于严重溶血患儿,通过交换致敏红细胞及胆红素,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
六、预防
(一)产前检测
孕期检测母亲血型抗体,评估胎儿溶血风险,必要时进行孕期干预。
(二)新生儿监测
新生儿出生后密切监测黄疸进展,早产儿、低体重儿等高危人群需加强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溶血情况。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早产儿与低体重儿
此类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胆红素脑病,需严格监测胆红素水平,一旦达到换血指征应及时干预,且护理过程中需注意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精细管理,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
(二)Rh血型不合高危儿
母亲为Rh阴性且既往有Rh阳性胎儿溶血史的新生儿,需更密切监测,出生后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