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包括急性期适当休息制动、通过热敷、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进行五点支撑法、小飞燕动作等康复锻炼、保持正确姿势、体重超标者减重管理;药物辅助治疗可短期用非甾体抗炎药但需注意不良反应;特殊人群中老年人康复锻炼要适中防跌倒等,孕妇优先非药物干预,儿童着重纠正不良姿势预防,合并基础病史者需综合评估后开展康复锻炼和物理治疗。
一、非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干预
1.休息与制动:急性期应适当减少腰部活动,避免久站、久坐及弯腰搬重物等加重腰部负荷的动作,可佩戴腰围暂时限制腰部活动,但不宜长期依赖,以免导致腰部肌肉萎缩。
2.物理治疗:
热敷:利用温热效应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一般可选用40℃左右温水湿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多次,注意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烫伤。
理疗仪器:如红外线照射,通过特定波长的红外线穿透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每次照射时间通常为10~15分钟,每天1~2次。
3.康复锻炼:
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为支点抬起骨盆,尽量使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数秒后缓慢放下,每次10~15次,每天2~3组,可增强腰部肌肉力量。
小飞燕动作:患者俯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呈飞燕状,每次坚持3~5秒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2~3组,有助于锻炼腰背肌。锻炼需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耐受程度调整强度。
4.姿势纠正:保持正确坐姿与站姿,久坐人群应选择有良好腰部支撑的座椅,使双脚能平放在地面,腰部挺直,避免弯腰驼背;站立时双下肢交替受力,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
5.减重管理:体重超标者需通过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并结合适度运动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维持在18.5~23.9kg/m2,减轻腰部额外负担。
二、药物辅助治疗
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发挥抗炎止痛作用以缓解腰部疼痛症状,但需注意此类药物可能存在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等)使用时需谨慎评估风险。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康复锻炼时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跌倒,锻炼强度需适中,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锻炼频率与动作幅度,物理治疗时注意温度与力度,避免造成皮肤损伤或加重腰部不适。
孕妇: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轻柔的腰部拉伸等康复锻炼,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物理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仰卧位长时间平躺增加腰部压力。
儿童:一般较少发生腰肌劳损,若因不良姿势等导致,需着重纠正不良坐姿、站姿,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习惯,以预防为主,避免过早接触可能加重腰部负担的不当活动。
合并基础病史者:如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患者,治疗时需综合评估基础病情况,康复锻炼与物理治疗需在医生评估后开展,确保治疗安全且不加重基础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