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达340μmol/L时,未结合胆红素可透过血-脑屏障致神经细胞功能障碍引发胆红素脑病。日龄、胎龄及是否存在缺氧、感染、酸中毒等高危因素影响是否伤脑,出生早期、早产儿及有高危因素者更易伤脑。发现后需立即光疗等积极干预,寻找病因针对性处理,密切监测特殊群体神经系统症状以降低脑损伤风险。
一、新生儿黄疸340的相关机制及对脑损伤的可能性
新生儿黄疸值达到340μmol/L(不同检测单位参考值可能略有差异)属于较高水平,高胆红素血症时,未结合胆红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基底神经节、海马、丘脑、小脑、脑干核等部位,与神经细胞结合,导致神经细胞功能障碍,进而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这是因为未结合胆红素具有脂溶性,能够透过血-脑屏障,当血清胆红素水平过高时,超出了血-脑屏障的保护机制,就会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二、影响是否伤到脑的相关因素
(一)日龄因素
新生儿出生日龄不同,对高胆红素的耐受能力不同。一般来说,出生早期的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尚不完善,对胆红素的通透能力相对更强,在相同胆红素水平下,发生脑损伤的风险可能更高。例如,出生1天的新生儿,其血-脑屏障功能较出生3天的新生儿更不完善,当胆红素达到340μmol/L时,1天的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的可能性相对更大。
(二)胎龄因素
胎龄较小的早产儿,各器官发育更不成熟,包括血-脑屏障的发育。早产儿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可能比足月儿更高,所以在胆红素水平为340μmol/L时,早产儿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脑损伤的风险较足月儿更高。比如,胎龄30周的早产儿与足月儿相比,前者更易受到高胆红素的影响而出现脑损伤相关问题。
(三)是否存在其他高危因素
如果新生儿同时存在缺氧、感染、酸中毒等情况,会进一步加重胆红素对脑的损伤风险。因为缺氧会影响脑的血液循环和代谢,感染会导致机体炎症反应增强,酸中毒会改变体内的酸碱平衡环境,这些因素都可能使血-脑屏障的功能进一步受损,从而增加高胆红素对脑造成损伤的可能性。例如,新生儿有宫内感染病史,同时合并高胆红素血症达340μmol/L,那么发生脑损伤的几率会显著升高。
三、及时干预的重要性及措施
一旦发现新生儿黄疸达到340μmol/L,必须立即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首先要进行光疗,光疗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光照可以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同时,要积极寻找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如排查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更要密切监测神经系统症状,如是否出现嗜睡、拒奶、肌张力异常等表现,以便早期发现脑损伤并及时处理,最大程度降低脑损伤的发生风险或减轻脑损伤的程度。对于早产儿等特殊群体,在干预过程中要更加精细地调整光疗等治疗方案,因为其各器官功能更脆弱,需要更谨慎且个体化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