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可通过增加喂养次数促排便、适当晒太阳处理;病理性黄疸需光疗、严重时换血疗法,早产儿和有基础疾病新生儿更需密切关注,出现黄疸要先辨类型再针对性处理,病理性黄疸及时就医规范治疗保健康。
一、明确黄疸类型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较早,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程度较重,血清胆红素浓度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或每小时上升超过8.5μmol/L(0.5mg/dl);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或消退后重复出现;黄疸退而复现,同时可伴有嗜睡、拒奶、反应差等症状。
二、生理性黄疸的处理
1.增加喂养次数:通过频繁喂养,能促进新生儿排便,从而加快胆红素的排泄。因为胎便中含有较多胆红素,多排便可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对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有帮助。对于足月儿,每天喂养次数应在8-12次左右;早产儿由于胃肠功能相对较弱,喂养需更加精心,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喂养频率,但一般也需保证足够的喂养量以促进排便。
2.晒太阳:选择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如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让新生儿暴露皮肤晒太阳,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晒太阳时,尽量让皮肤多接触阳光,每次晒太阳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0-15分钟左右,可分多次进行。但要注意,如果新生儿黄疸较为严重或有其他异常情况,不能仅依靠晒太阳来处理,需及时就医。
三、病理性黄疸的处理
1.光疗:这是治疗病理性黄疸的常用方法。通过蓝光照射,可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易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光疗时需注意保护新生儿的眼睛和生殖器,给予适当的遮盖。光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根据胆红素下降情况调整光疗方案。
2.换血疗法:当新生儿出现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如血清胆红素水平达到一定危险值时,可能需要进行换血疗法。换血疗法可以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少胆红素的产生,但该操作有一定风险,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早产儿,由于其肝脏代谢功能更不完善,发生黄疸的风险更高,且病情变化可能更迅速。在处理早产儿黄疸时,要更加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因为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发生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对于有溶血等基础疾病的新生儿,发生病理性黄疸的概率大且病情往往较重,需要及时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处理,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一般状况,如精神、吃奶、体温等情况。
总之,新生儿出现黄疸时,首先要准确判断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黄疸,然后根据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于病理性黄疸要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以保障新生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