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值达18mg/dL属中度偏高,有引发胆红素脑病等风险,需光疗干预并进一步查因,同时要密切监测、做好护理,关注新生儿一般状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一、新生儿黄疸值18的严重性评估
新生儿黄疸值18mg/dL属于中度偏高情况。正常足月儿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15mg/dL,而18mg/dL已超出正常范围较多,需要引起重视。
(一)可能引发的风险
1.胆红素脑病风险
当血清胆红素水平较高时,未结合胆红素可能透过血-脑屏障,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新生儿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胆红素更容易进入脑组织。过高的胆红素水平(如胆红素值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对基底神经节、海马等部位产生毒性作用,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可能导致永久性的神经系统损伤,如运动障碍、听力障碍、智力发育迟缓等。
研究表明,当血清总胆红素超过一定阈值时,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显著增加,18mg/dL的胆红素水平已处于相对较高的危险区间,需要密切监测和干预。
2.对器官功能的影响
胆红素升高可能影响新生儿的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主要器官,过高的胆红素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于肾脏,胆红素的异常升高可能干扰肾脏的正常滤过和重吸收功能,虽然这种影响相对胆红素脑病等情况较缓,但也需要关注。
二、应对措施
1.光疗干预
光疗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光照,可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一般会根据新生儿的日龄、体重等因素调整光疗的参数,如光照强度、光照时间等。对于黄疸值18mg/dL的新生儿,通常会启动光疗治疗,将新生儿置于光疗箱中,裸露皮肤,但要注意保护眼睛和会阴部等重要部位。
2.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要明确新生儿黄疸升高的原因,可能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查,如血常规检查,了解是否存在溶血等情况;进行血型鉴定,查看母婴血型是否不合,如ABO血型不合或Rh血型不合等;还可能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黄疸升高,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疾病也可能引起黄疸异常。
三、特殊人群(新生儿)的温馨提示
1.监测方面
密切监测新生儿的黄疸变化情况,包括皮肤黄染的范围、程度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动态变化。由于新生儿病情变化较快,需要频繁进行胆红素监测,一般每12-24小时监测一次,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2.护理方面
注意新生儿的保暖,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36-37℃),因为低体温可能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同时,要保证新生儿充足的喂养,多喂奶,促进胎便排出,因为胎便中含有较多的胆红素,尽早排出胎便可以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有助于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观察新生儿的一般状况,如精神状态、吃奶情况、哭声等。如果出现精神萎靡、吃奶差、哭声减弱等异常情况,提示可能病情加重,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