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核诊断有临床症状体征如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血尿、全身症状及腰部触及肿大肾等,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见红白细胞等、尿结核分枝杆菌涂片及培养、PPD试验,影像学检查有超声可发现肾实质病变、静脉肾盂造影显示肾盂肾盏破坏、CT显示病变更清晰;治疗分药物治疗遵循早期等原则用常用抗结核药,手术有肾切除适用于单侧破坏严重对侧正常者、肾部分切除适用于病灶局限一极者、膀胱扩大术适用于膀胱挛缩等情况,特殊人群儿童用药需谨慎、妊娠期权衡胎儿安全、老年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及监测肝肾功能。
一、肾结核的诊断
(一)临床症状与体征
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膀胱刺激征),这是由于结核杆菌侵犯膀胱所致;还可能有血尿,多为终末血尿;部分患者会有低热、盗汗、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检时可能在腰部触及肿大肾脏等。
(二)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尿中可找到少量蛋白,尿液呈酸性。
2.尿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包括尿结核分枝杆菌涂片抗酸染色,若找到抗酸杆菌有一定提示意义,但阳性率有限;尿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是诊断肾结核的重要依据,阳性结果可确诊,但培养时间较长。
3.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PPD试验阳性提示曾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但不能确诊肾结核,仅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三)影像学检查
1.超声检查:可发现肾实质内的病变,如肾髓质空洞形成等,能初步了解肾脏形态结构变化。
2.静脉肾盂造影:能显示肾盂、肾盏的破坏情况,如肾盏边缘不整齐呈虫蚀样改变、肾盂狭窄变形等,对肾结核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3.CT检查:对肾结核病变的显示更为清晰,可发现早期肾实质内的低密度灶、钙化灶等,能准确判断肾脏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二、肾结核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抗结核治疗原则。常用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药物治疗是肾结核的基础治疗,通过杀灭结核分枝杆菌控制病情发展。
(二)手术治疗
1.肾切除手术:适用于单侧肾结核破坏严重,而对侧肾正常的患者。切除病肾可彻底清除病灶。
2.肾部分切除术:适用于病灶局限于肾的一极,经药物治疗后病情稳定的患者。保留部分健康肾组织,尽可能维持肾脏功能。
3.膀胱扩大术:适用于结核性膀胱挛缩,合并尿道狭窄等情况的患者。通过扩大膀胱容积来改善排尿功能。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肾结核: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药物选择需谨慎,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明显不良影响的药物,如某些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的药物等。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儿童的生长发育指标及药物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血常规等。
2.妊娠期肾结核:妊娠期用药需权衡胎儿安全与病情治疗,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抗结核药物,如优先选择对胎儿相对安全的药物组合,并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状况。
3.老年肾结核: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注意抗结核药物与其他基础疾病用药的相互作用,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减退,影响药物代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