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2-3天出现、4-5天达峰、5-7天消退且不超2周,早产儿3-5天出现、5-7天达峰、7-9天消退且不超4周,血清胆红素足月儿不超221μmol/L、早产儿不超257μmol/L;病理性黄疸有出现时间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退而复现、血清结合胆红素高的特点,如生后24小时内出现、足月儿超221μmol/L等,家长需密切观察新生儿黄疸情况,高危新生儿更应加强监测,异常及时就医防严重并发症。
一、生理性黄疸
1.发生机制:新生儿出生后,红细胞代谢相对旺盛,且其寿命较短,加之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导致胆红素产生相对较多而代谢清除较少,从而出现生理性黄疸。一般足月儿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5-7天达高峰,7-9天消退,最长可延迟到3-4周。
2.特点:一般情况良好,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不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不超过257μmol/L(15mg/dl)。
二、病理性黄疸
1.出现时间早: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这是因为某些疾病如新生儿溶血病等,导致胆红素产生过多且肝脏无法及时处理,使得胆红素在短时间内大量蓄积。例如,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母亲血型为O型,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时,母亲体内的抗A或抗B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红细胞破坏,导致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
2.黄疸程度重:足月儿血清胆红素超过221μmol/L(12.9mg/dl),早产儿超过257μmol/L(15mg/dl),或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85μmol/L(5mg/dl)。病理性黄疸程度重是由于胆红素产生过多、肝脏代谢障碍或胆汁排泄障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使得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异常升高。如先天性胆道闭锁时,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反流入血,导致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
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黄疸持续超过2周,早产儿黄疸持续超过4周。这可能是因为引起黄疸的原发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例如母乳性黄疸,其黄疸可持续1-3个月,但婴儿一般情况良好,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可明显减轻。
4.黄疸退而复现:病理性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这常见于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的情况,如新生儿感染、肠梗阻等疾病,可导致肠道内结合胆红素重吸收增加,从而使黄疸再次出现。例如新生儿败血症时,细菌感染可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及肠道的正常功能,导致黄疸退而复现。
5.血清结合胆红素高: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34μmol/L(2mg/dl)。结合胆红素升高提示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阻塞等问题。比如新生儿肝炎综合征时,肝细胞受损,影响胆红素的结合与排泄,可出现结合胆红素升高。
温馨提示:对于新生儿黄疸,家长需密切观察黄疸出现时间、程度及进展情况。早产儿、有高危因素(如窒息、感染等)的新生儿更应加强监测,一旦发现黄疸异常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