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动让受伤肌肉休息,48小时内冰敷、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康复训练包括疼痛可耐受时受伤肌肉等长收缩、急性期后渐进性轻柔拉伸及随恢复逐步力量训练,生活方式要保证均衡饮食摄入蛋白质等促进修复且避免烟酒,老年人康复训练温和渐进需家人协助,运动员需专业康复团队制定个性化计划逐步恢复强度并结合康复手段辅助。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受伤后应立即停止导致肌肉拉伤的活动,让受伤肌肉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不同年龄人群休息时长需根据拉伤程度调整,一般轻者需休息数天至一周左右。
2.冰敷: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冰块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冰敷能通过降低局部温度,收缩血管,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儿童冰敷时要注意控制冰袋与皮肤的接触时间,避免冻伤。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压力要适中,既能起到减少出血和肿胀的作用,又不会影响血液循环,不同体型人群包扎压力需适度调整。
4.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肢体抬高,高于心脏水平,利于血液回流,减轻肿胀,例如上肢拉伤可使用枕头垫高,下肢拉伤可适当垫高腿部。
二、康复训练
1.等长收缩:在疼痛可耐受范围内,进行受伤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即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每次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不同年龄人群根据体力调整重复次数和持续时间,老年人可适当减少强度。
2.渐进性拉伸:急性期过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步进行轻柔的拉伸训练,从无痛的最小活动范围开始,逐渐增加拉伸幅度,每次拉伸保持15-30秒,重复2-3次,每天可进行2-3组,运动员等运动人群可根据自身运动项目特点调整拉伸内容和强度。
3.力量训练:随着恢复状况,逐步加入力量训练,可从使用自身重量进行的简单力量练习开始,如靠墙静蹲(下肢肌肉拉伤时)等,逐渐过渡到使用小重量器械进行训练,力量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避免过度训练导致再次损伤,不同病史人群如存在慢性疾病者需在医生评估后进行针对性力量训练。
三、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营养:保证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以促进肌肉修复;同时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不同年龄人群饮食营养需求有差异,儿童需保证营养全面以支持生长发育,老年人要注意控制脂肪和盐分摄入。
2.避免不良习惯:戒烟限酒,因为吸烟会影响血管收缩功能,减少肌肉的血液供应,不利于恢复;过量饮酒会干扰身体的代谢和修复过程,所以应尽量避免烟酒摄入。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肌肉拉伤后恢复相对较慢,康复训练要更加温和且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同时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调整训练计划,可在康复过程中寻求家人协助进行康复活动,且需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摄入,以促进肌肉修复。
2.运动员:肌肉拉伤后需由专业康复团队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在恢复过程中要逐步恢复运动强度和项目,避免过早恢复高强度训练导致再次受伤,可结合运动康复手段如按摩、理疗等辅助恢复,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和营养补充以支持运动表现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