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病症,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可自然消退,病理性黄疸则需治疗,治疗方法有光照疗法和换血疗法,预防可从饮食、婴儿护理等方面入手。
一、概述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治疗,多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大于0.5mg/dl;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二、病因
1.胆红素生成过多
因过多的红细胞的破坏及肠肝循环增加,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
由于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升高。
3.胆汁排泄障碍
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胆管受阻,可致高结合胆红素血症,但如同时伴肝细胞功能受损,也可有未结合胆红素的升高。
三、症状
1.生理性黄疸
轻者呈浅黄色局限于面颈部,或波及躯干,巩膜亦可黄染,2-3日后消退,至第5-6日皮色恢复正常;重者黄疸同样先头后足可遍及全身,呕吐物及脑脊液等也能黄染,时间长达1周以上,特别是个别早产儿可持续至4周,其粪仍系黄色,尿中无胆红素。
2.病理性黄疸
(1)黄疸出现得早,生后24小时内即出黄疸;
(2)黄疸程度重,呈金黄色或黄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较明显的黄疸或血清胆红素大于205-257μmol/L;
(3)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
(4)伴有贫血或大便颜色变淡者;
(5)有体温不正常、食欲不佳、呕吐等表现者。
四、治疗
1.光照疗法
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胆红素下降到7mg/dl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换血疗法
(1)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
(2)换血可纠正贫血,防止胆红素脑病;
(3)换血还可供给新生儿干细胞,纠正免疫性溶血导致的贫血。
五、预防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4.注意观察胎黄婴儿的全身症候,有无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难、惊惕不安、两目斜视、四肢强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对重症患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5.密切观察心率、心音、贫血程度及肝脏大小变化,早期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
6.注意保护婴儿皮肤、脐部及臀部清洁,防止破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