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因胆红素代谢异常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的常见病症,分生理性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23天出现,46天达高峰,710天消退,轻度偏高时新生儿状态良好,肝脏功能成熟后会自行恢复;病理性黄疸若程度重、持续久或退而复现,可能造成神经系统损伤,引发胆红素脑病及严重后遗症,还会影响消化系统,出现相关症状并影响生长发育,也可能损害肝脏功能,引发严重肝脏疾病,还会影响免疫系统、导致贫血等。特殊人群如早产儿等发生病理性黄疸风险更高,需密切关注,定期监测,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一、新生儿黄疸偏高的概述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若黄疸值偏高,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不同情况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
二、生理性黄疸偏高的影响
1.一般表现
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逐渐消退。轻度黄疸偏高时,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精神状态佳,不影响吃奶和睡眠,对生长发育通常没有不良影响。皮肤黄疸多局限于面部和颈部,黄疸程度较轻,家长无需过度担忧,密切观察即可。
2.自行恢复
随着新生儿肝脏功能逐渐成熟,能够更好地处理胆红素,黄疸会自行消退。在此期间,适当增加喂奶次数,促进新生儿排便,有助于胆红素的排出,加快黄疸的消退。
三、病理性黄疸偏高的影响
1.神经系统损伤
若黄疸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或退而复现,胆红素可能透过血脑屏障,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引发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减低等,病情继续发展可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等症状。胆红素脑病可导致严重的后遗症,如智力低下、听力障碍、运动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等,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的发展。
2.消化系统症状
黄疸偏高可能会影响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这是因为胆红素升高会影响胆汁的正常排泄和消化功能,导致食物消化和吸收受到一定影响。长期的消化系统症状可能会影响新生儿的营养摄入,导致体重增长缓慢,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
3.肝脏功能损害
持续的黄疸偏高可能提示肝脏功能存在问题,如先天性胆道闭锁、新生儿肝炎等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肝脏细胞受损,肝功能进一步恶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等严重肝脏疾病。同时,肝脏功能损害还会影响体内其他物质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对全身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4.其他影响
严重的黄疸还可能影响新生儿的免疫系统,使其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此外,黄疸偏高还可能导致新生儿出现贫血等症状,进一步加重身体的负担。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有家族黄疸病史、母婴血型不合等特殊情况的新生儿,黄疸偏高时更需要密切关注。这些新生儿的肝脏功能相对不成熟,发生病理性黄疸的风险更高,且病情可能更为严重。家长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带新生儿进行黄疸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避免感染,保证充足的奶量摄入,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如果发现新生儿黄疸持续不退、黄疸程度加重或出现精神萎靡、拒奶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