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酸腰痛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和其他因素。生理性因素有姿势不良、过度劳累、孕期变化;病理性因素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肾脏疾病、妇科疾病;其他因素有环境因素、骨质疏松。
一、生理性因素
1.姿势不良: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久坐、久站、弯腰驼背等,会使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时间久了易引发腰酸腰痛。例如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身体前倾,腰部肌肉持续收缩,就可能导致腰部疲劳和疼痛。对于上班族而言,每天长时间坐着工作,若座椅不合适或坐姿不正确,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学生长时间弯腰看书、写作业,也会增加腰部负担。
2.过度劳累: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后,腰部肌肉会产生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若乳酸堆积过多且不能及时代谢,就会引起腰酸腰痛。比如从事建筑工作的人员,长时间搬运重物,腰部肌肉过度使用;运动爱好者突然进行高强度的腰部运动,如大量仰卧起坐等,都可能因过度劳累出现腰酸腰痛。
3.孕期变化:女性怀孕后,随着胎儿逐渐增大,身体重心发生改变,腰部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骨盆韧带松弛,腰椎前凸增加,这些变化都容易导致腰酸腰痛。一般在孕中晚期较为明显,而且不同体型的孕妇可能表现程度有所不同,身材较丰满的孕妇腰部承受的压力相对更大。
二、病理性因素
1.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的退变、损伤等因素可导致椎间盘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组织,引起腰酸腰痛,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腰椎退变发生率较高,相对更容易患此病;有长期腰部劳损史的人,如经常弯腰劳作的人群,也是高发人群。
2.腰肌劳损:腰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损伤,导致局部无菌性炎症,引起腰酸腰痛,疼痛通常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长期从事需要腰部反复用力工作的人群,如货车司机,由于长时间保持坐姿且腰部频繁用力,易患腰肌劳损;运动员在训练中腰部反复受力,也可能出现腰肌劳损情况。
3.强直性脊柱炎: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等,可导致腰酸腰痛,且病情逐渐进展,可能出现脊柱畸形等。多见于青少年男性,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4.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结石等,也可引起腰酸腰痛。肾脏位于腰部,肾脏病变时可能会牵涉性地引起腰部疼痛。例如肾结石患者,结石移动时会刺激肾脏或输尿管,导致腰部剧烈疼痛,同时可能伴有血尿等症状;肾炎患者除了腰酸腰痛外,还可能有蛋白尿、水肿等表现。
5.妇科疾病:女性的一些妇科疾病也会导致腰酸腰痛,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疾病,炎症刺激可导致腰部酸痛;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病灶累及腰部时可引起腰酸腰痛,且常伴有月经异常等表现。
三、其他因素
1.环境因素: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腰部肌肉容易痉挛,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引发腰酸腰痛。例如在寒冷的冬季,长时间在户外工作且没有做好保暖措施,腰部受冷后就可能出现疼痛;居住环境潮湿,被褥经常潮湿,也会增加腰部患病的风险。
2.骨质疏松:多见于老年人、绝经后女性等,骨量丢失,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出现腰酸腰痛,还可能伴有骨折风险。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钙质流失较多,若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或缺乏运动,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失衡,也易患骨质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