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虽常用且有效,但存在一定副作用,包括皮肤损害(约10%-20%新生儿出现红斑等,停止照射可消退)、眼部损伤(未有效遮蔽会影响视网膜发育)、腹泻(约30%-50%新生儿出现,停止治疗12天内缓解)、青铜症(肝脏结合胆红素代谢障碍时可能出现,消退时间长)、体温异常(箱温不当致发热或低体温)。对于早产、低体重、合并其他疾病及有胆红素代谢相关疾病家族史等特殊新生儿,治疗前需全面评估,治疗中密切监测,护理要精细,做好防护并防止皮肤破损、红臀等。
一、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有副作用
蓝光治疗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但也存在一定副作用:
1.皮肤损害:蓝光照射过程中,新生儿皮肤可能会出现红斑、皮疹等表现。这是由于蓝光对皮肤的直接刺激,如同长时间暴露于日光下皮肤可能出现晒伤反应。研究表明,约10%-20%接受蓝光治疗的新生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红斑。通常在停止照射后,皮肤损害可逐渐消退。
2.眼部损伤:若在蓝光治疗时未对新生儿眼部进行有效遮蔽,可能会对视网膜造成损伤。视网膜对光线较为敏感,长时间受蓝光照射,可能影响其正常发育。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发现,未正确护眼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视网膜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进而影响视力。因此治疗时必须使用遮光眼罩保护双眼。
3.腹泻:蓝光照射可能影响新生儿胃肠道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进而引起腹泻。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一般为稀便,每日可达3-5次甚至更多。这可能与蓝光照射改变了肠道内环境,影响肠道菌群平衡及消化酶活性有关。腹泻在蓝光治疗过程中较为常见,约30%-50%的新生儿会出现。停止治疗后,腹泻症状大多可在1-2天内缓解。
4.青铜症:在新生儿存在肝脏结合胆红素代谢障碍时,如存在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或肝脏功能严重受损的情况下,接受蓝光治疗可能出现青铜症。即皮肤、血清变成青铜色。这是因为未结合胆红素经光异构化后生成的一些产物,在肝脏代谢异常时不能正常排出,而沉积于皮肤、巩膜等组织导致。青铜症一旦出现,一般在停止蓝光治疗后,消退时间较长,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
5.体温异常:蓝光治疗箱的温度若调节不当,可能导致新生儿体温异常。一方面,可能因箱温过高引起发热,新生儿体温可升至38℃甚至更高,这与蓝光照射产热及箱内散热不良有关;另一方面,若箱温过低,新生儿可能出现低体温,体温可低于36℃,影响新生儿正常新陈代谢。因此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体温,及时调整箱温。
二、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新生儿本身就是特殊人群,在进行蓝光治疗时,需格外注意:
1.全面评估:对于早产、低体重、合并其他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新生儿,因其身体更为脆弱,蓝光治疗的副作用可能更明显,且可能加重原有疾病。治疗前需全面评估病情,权衡治疗收益与风险。如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更易出现体温异常,治疗时对箱温的精准调控要求更高。
2.密切监测:整个蓝光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黄疸变化及副作用表现。对于有家族遗传病史,尤其是与胆红素代谢相关疾病家族史的新生儿,更要警惕青铜症等特殊副作用的发生,增加监测频率。如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护理精细:在护理方面,除了严格做好眼部、会阴部等防护外,因新生儿皮肤娇嫩,要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因照射及反复擦拭等导致皮肤破损,增加感染风险。对于腹泻的新生儿,要及时清理臀部,防止红臀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