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偏高的原因主要包括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三方面。胆红素生成过多可由红细胞增多症、同族免疫性溶血、感染、肠肝循环增加等引起;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包括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低下、结合胆红素功能不足、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胆汁排泄障碍常见于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等情况。
一、胆红素生成过多
1.红细胞增多症:多见于分娩过程异常,如脐带结扎延迟等情况,使得胎儿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导致红细胞数量增多,出生后过多的红细胞被破坏,从而使胆红素生成增加。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有一定的寿命,衰老的红细胞会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而红细胞增多症时红细胞破坏量大幅上升,超出正常代谢能力,引发黄疸偏高。
2.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见于母婴血型不合,如母亲为O型血,胎儿为A型或B型血等情况。母亲体内存在针对胎儿红细胞的抗体,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红细胞大量破坏,胆红素生成显著增多。例如ABO血型不合溶血较为常见,母亲的抗体与胎儿红细胞结合,加速红细胞裂解,胆红素产生增多。
3.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新生儿,可导致新生儿出现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等。感染会使新生儿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活跃,加速红细胞的破坏,同时感染还可能影响胆红素的代谢过程,进而引起黄疸偏高。例如某些细菌感染后,其毒素等物质会干扰胆红素的正常代谢途径。
4.肠肝循环增加:新生儿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完全建立,若存在肠道闭锁、胎粪排出延迟等情况,会使胆红素重吸收增加。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的胆红素会被细菌分解等,但在上述异常情况下,胆红素通过肠道重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引发黄疸偏高。
二、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
1.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低下:新生儿出生早期,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这两种蛋白是肝细胞摄取胆红素的重要载体,含量不足会影响胆红素的摄取过程,导致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引起黄疸偏高。例如早产儿由于肝脏发育相对不成熟,Y、Z蛋白含量往往低于足月儿,更容易出现肝细胞摄取胆红素能力低下的情况。
2.肝细胞结合胆红素功能不足: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是肝细胞内将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的关键酶,新生儿出生时该酶活性低下,且生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逐渐增加。如果UGT活性不足,结合胆红素的生成减少,未结合胆红素就会在体内堆积,导致黄疸偏高。早产儿的UGT活性通常比足月儿更低,所以早产儿发生因肝细胞结合胆红素功能不足导致黄疸偏高的风险相对更高。
3.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某些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可能影响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例如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等疾病,可导致肝细胞排泄结合胆红素的通道受阻,使得结合胆红素不能正常排泄到肠道中,从而引起血液中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引发黄疸。
三、胆汁排泄障碍
1.新生儿肝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如乙肝病毒、巨细胞病毒等。这些病毒感染新生儿肝脏后,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使得结合胆红素排泄受阻,进而引起黄疸偏高。例如巨细胞病毒感染导致的新生儿肝炎,可出现黄疸、肝脾肿大等表现。
2.先天性胆道闭锁: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胆道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排泄通路梗阻。胆汁无法正常排出,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引起黄疸,且这种黄疸通常出现较早,程度进行性加重。先天性胆道闭锁若不及时治疗,会严重影响新生儿的肝功能和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