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有非特异性表现如喂养困难、呼吸暂停、皮肤苍白,还有神经系统表现如嗜睡、震颤、惊厥、反射减弱;发生原因包括糖原和脂肪储存不足、葡萄糖消耗增加、高胰岛素血症;诊断靠血糖检测,标准为全血血糖<2.2mmol/L,高危新生儿需定期检测;早产儿、母亲患糖尿病的新生儿有特殊情况;需重视新生儿低血糖,对高危儿严格监测,发现相关表现及时检测血糖,精心护理预防。
一、症状表现
(一)非特异性表现
新生儿低血糖时可能出现喂养困难,表现为吸吮无力、拒奶等,这是因为低血糖影响了新生儿的神经功能,导致其进食时的协调能力下降。还可能出现呼吸暂停,由于低血糖干扰了呼吸中枢的正常功能,使得呼吸节律出现异常。另外,皮肤可能苍白,这是因为低血糖影响了血液循环的调节,导致外周血管收缩,皮肤供血减少。
(二)神经系统表现
1.嗜睡:新生儿会比正常状态下更易入睡,且不易被唤醒,这是由于低血糖对大脑神经细胞的能量供应造成影响,使得神经细胞功能受到抑制。
2.震颤:可表现为肢体的细微震颤,这是因为低血糖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改变,导致肌肉不自主地收缩。
3.惊厥:严重时可能出现惊厥,表现为肢体抽搐、双眼上翻等,这是因为低血糖进一步加重了对大脑神经的损伤,引发异常的电活动。
4.反射减弱:如拥抱反射、吸吮反射等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这是因为低血糖影响了神经反射弧的正常功能。
二、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
(一)糖原和脂肪储存不足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等,由于在宫内时储存的糖原和脂肪较少,出生后容易发生低血糖。例如,早产儿的肝脏相对不成熟,糖原合成能力差,出生后如果不能及时摄入足够的能量,就容易出现低血糖。
(二)葡萄糖消耗增加
新生儿窒息、感染、寒冷损伤等情况会使机体代谢增加,葡萄糖消耗增多。比如新生儿感染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代谢率升高,葡萄糖被大量消耗,如果摄入不足就容易导致低血糖。
(三)高胰岛素血症
母亲患有糖尿病时,新生儿出生后脱离了高血糖环境,但体内胰岛素水平仍较高,容易出现低血糖。这是因为母亲高血糖刺激胎儿胰岛β细胞增生,胰岛素分泌增多,出生后血糖下降,而胰岛素水平尚未及时调整。
三、诊断相关指标及意义
(一)血糖检测
1.诊断标准:全血血糖<2.2mmol/L可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反复检测血糖有助于明确低血糖的存在及程度。例如,多次检测发现血糖持续低于2.2mmol/L,就需要高度重视。
2.检测时机:对于高危新生儿,如早产儿、母亲患有糖尿病的新生儿等,需要在出生后定期检测血糖,一般出生后1小时、3小时、6小时、12小时等都要检测,以便早期发现低血糖。
四、对不同人群(年龄、性别等)的影响及特殊情况
(一)早产儿
早产儿由于自身糖原和脂肪储存少,且代谢调节功能更不完善,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更高,而且低血糖对早产儿的脑损伤等不良影响可能更严重。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纠正低血糖。
(二)母亲患有糖尿病的新生儿
这类新生儿出生后容易出现高胰岛素血症导致的低血糖,出生后要尽早监测血糖,因为其低血糖可能出现得较早,而且需要关注血糖波动情况,及时给予适当的喂养或其他干预措施来维持血糖稳定。
五、温馨提示
对于新生儿低血糖,家长及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在护理过程中,对于高危新生儿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监测血糖。一旦发现新生儿有喂养困难、嗜睡、震颤等可能提示低血糖的表现,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血糖检测。同时,要注意为新生儿提供合适的喂养,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尤其是早产儿和母亲患有糖尿病的新生儿,更要精心护理,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及减少其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