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炎的引起因素包括过度使用(运动因素和非运动性过度使用)、损伤因素(急性损伤和慢性积累性损伤)、疾病因素(关节炎等疾病影响和代谢性疾病),过度运动、频繁踮脚等致过度使用,突然剧烈运动等致急性损伤,长期微小损伤积累等致慢性积累性损伤,关节炎等疾病及代谢性疾病等可引发跟腱炎。
过度使用
运动因素:对于运动员或经常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群来说,过度的运动是导致跟腱炎的重要原因。例如,长期进行跑步、跳跃等运动的人,跟腱反复受到牵拉,跟腱组织不断受到应力刺激,容易引发跟腱的慢性损伤,进而发展为跟腱炎。以跑步为例,跑步时跟腱需要承受身体的重量以及脚部与地面撞击产生的冲击力,当跑步距离过长、速度过快或运动频率过高时,跟腱所承受的负荷超过其耐受限度,就会逐渐出现损伤,引发跟腱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可能因过度运动引发跟腱炎,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阶段进行过度的体育活动时,跟腱还未完全发育成熟,更容易受到损伤;而中老年人长期坚持高强度运动,跟腱的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也容易出现跟腱炎问题。性别方面,一般来说男性和女性在运动参与程度上可能存在差异,但并非是导致跟腱炎的决定性因素,主要还是取决于运动的强度和方式。
非运动性过度使用:除了运动相关的过度使用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频繁活动也可能导致跟腱炎。比如,某些职业需要频繁进行踮脚动作,像芭蕾舞演员长时间的踮脚训练,或者一些需要经常搬运重物且姿势不当的工作,都会使跟腱处于过度使用的状态,从而增加跟腱炎的发生风险。
损伤因素
急性损伤:突然的剧烈运动或外伤可能会直接导致跟腱的急性损伤。例如,在运动过程中突然的扭伤、拉伤,或者从高处跳下时脚部着地姿势不当,都可能使跟腱受到过度的拉伸甚至撕裂,这种急性损伤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能发展为慢性跟腱炎。不同年龄的人群在急性损伤的发生概率上可能有所不同,年轻人可能在运动中更容易发生急性的跟腱损伤,而中老年人由于身体柔韧性和反应能力下降,发生急性跟腱损伤的风险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恢复相对较慢。性别差异在急性跟腱损伤的发生上不具有显著的决定作用,主要还是与具体的运动或活动情况相关。
慢性积累性损伤:长期的微小损伤积累也会引发跟腱炎。比如,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鞋子的鞋底过硬、过薄或者鞋跟过高,会改变脚部的受力分布,使跟腱承受异常的压力和应力,长期下来就会导致跟腱的慢性损伤,逐渐引发跟腱炎。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鞋子不合适带来的影响也不同。儿童时期如果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可能会影响脚部和跟腱的正常发育;成年人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则会直接导致跟腱的慢性损伤;老年人本身跟腱的弹性和修复能力下降,不合适的鞋子更容易加重跟腱的损伤。
疾病因素
关节炎等疾病影响:一些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的关节疾病也可能影响跟腱,进而引发跟腱炎。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会累及跟腱部位,导致跟腱出现炎症反应。这类疾病在不同年龄段都可能发生,性别上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差异。患病后,跟腱会受到炎症的侵袭,出现肿胀、疼痛等跟腱炎的表现。此外,跟骨的一些病变,如跟骨骨刺等,会改变跟腱附着点的力学环境,使跟腱受到异常的刺激,从而引发跟腱炎。年龄较大的人群由于跟骨退变等原因,更容易出现跟骨骨刺等病变,进而增加跟腱炎的发生风险。
代谢性疾病:某些代谢性疾病也与跟腱炎的发生有关。例如,痛风患者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尿酸盐结晶可能沉积在跟腱部位,引起跟腱的炎症反应,导致跟腱炎。痛风在中老年人群中相对较为常见,男性的发病率通常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生活方式、代谢特点等因素有关。患有痛风的人群,由于尿酸盐结晶的刺激,跟腱容易出现炎症,引发跟腱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