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理综合征,分酒精性(与长期大量饮酒相关)和非酒精性(与肥胖、糖尿病等代谢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关),成因有营养(高热量高脂肪或过度节食)、代谢(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致脂肪代谢异常)、饮酒(酒精及乙醛损伤肝细胞影响脂肪代谢)等因素,症状早期多无明显表现后期有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及黄疸等,诊断靠病史采集、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等)、影像学检查(B超等),风险人群有肥胖、长期饮酒、糖尿病、高脂血症及不良生活方式人群,特殊人群中肥胖者需控体重运动,长期饮酒者要戒酒,糖尿病患者需控血糖,儿童脂肪肝要关注体重管理等。
一、定义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理改变,它并非独立疾病,而是由多种因素导致肝细胞脂肪过度蓄积的临床综合征。
二、分类
(一)酒精性脂肪肝
与长期大量饮酒密切相关,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代谢,过量饮酒会干扰肝细胞脂肪代谢,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
(二)非酒精性脂肪肝
主要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因素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营养过剩使脂肪摄入过多、缺乏运动导致脂肪代谢紊乱等。
三、成因
(一)营养因素
长期高热量饮食、高脂肪饮食等导致脂肪摄入过多,超出肝脏代谢能力,易在肝细胞内堆积;过度节食等造成营养不良时,机体动用脂肪,释放游离脂肪酸进入肝脏,也可引发脂肪肝。
(二)代谢因素
肥胖人群体内脂肪含量高,脂肪代谢紊乱,易出现血脂异常,多余脂肪易在肝脏沉积;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使葡萄糖利用障碍,机体转而利用脂肪供能,肝内脂肪酸生成增加,导致脂肪堆积;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超过肝脏代谢负荷,促使脂肪在肝细胞沉积。
(三)饮酒因素
长期大量饮酒时,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乙醛会损伤肝细胞,影响肝细胞脂肪代谢,阻碍脂肪酸氧化,使脂肪在肝细胞内蓄积。
(四)其他因素
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参与脂肪肝的发生发展。
四、症状表现
多数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部分人可出现乏力、右上腹隐痛、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表现;病情进展后可能出现黄疸(皮肤、巩膜黄染)、蜘蛛痣(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扩张形成的血管痣)、肝掌(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和指尖掌面发红)等表现,严重脂肪肝还可能出现肝硬化相关症状。
五、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饮酒情况、饮食习惯、体重变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等信息。
(二)实验室检查
检测肝功能(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等)、血脂(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糖等指标,评估肝脏功能及代谢状态。
(三)影像学检查
B超是常用筛查方法,可发现肝脏实质回声改变;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肝脏脂肪变程度;磁共振成像(MRI)对脂肪肝诊断也有一定价值。
六、风险因素
(一)肥胖人群
体内脂肪含量过高,脂肪代谢紊乱,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高发人群。
(二)长期饮酒者
酒精对肝脏的直接损伤易引发酒精性脂肪肝。
(三)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紊乱增加脂肪肝发生风险。
(四)高脂血症患者
血液中脂质异常易导致脂肪在肝脏沉积。
(五)不良生活方式人群
如长期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作息不规律等人群,易患脂肪肝。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肥胖脂肪肝患者
需合理控制体重,通过均衡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蔬菜、全谷物等摄入)和适度运动(如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等)来改善代谢状况,降低脂肪肝进展风险,因为体重控制不佳会加重肝脏脂肪堆积。
(二)长期饮酒者
必须严格戒酒,酒精持续刺激会进一步损伤肝细胞,加重脂肪肝病情,甚至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三)糖尿病患者
要积极控制血糖,通过规律用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使血糖稳定在目标范围,因为高血糖状态会影响脂肪代谢,加重脂肪肝。
(四)儿童脂肪肝
多与肥胖、不合理饮食等有关,需关注儿童体重管理,避免过度喂养,保证营养均衡,鼓励儿童参与户外活动,减少久坐不动的行为,因为儿童期脂肪肝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影响成年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