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肌筋膜炎是常见的颈肩部软组织劳损性疾病,由急性损伤未愈、慢性劳损、风寒湿邪侵袭、心理因素等引发无菌性炎症反应。其症状有疼痛、肌肉僵硬、压痛等,还可能伴有头晕等。诊断依靠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休息、保暖、热敷按摩)、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不同人群需注意:年轻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中老年人治疗时注意休息、康复循序渐进并补钙;孕妇避免用药,采用非药物方法缓解;儿童关注姿势和书包重量,治疗优先用非药物法。
一、颈肩肌筋膜炎的定义
颈肩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颈部和肩部软组织劳损性疾病,主要是指颈肩部肌肉、筋膜等组织因急性损伤未愈、慢性劳损或受到风寒湿邪侵袭等,产生的无菌性炎症反应。
二、颈肩肌筋膜炎的病因
1.慢性劳损: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如伏案工作、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使颈肩部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肌肉、筋膜劳损,引发炎症。例如办公室职员,每天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对着电脑,颈肩部肌肉得不到充分休息。
2.急性损伤:颈肩部受到急性创伤后,如扭伤、拉伤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损伤部位可能会形成瘢痕组织,影响肌肉、筋膜的正常功能,进而诱发肌筋膜炎。
3.风寒湿邪侵袭:颈肩部受到寒冷、潮湿环境的影响,会使局部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慢,肌肉痉挛,导致代谢产物堆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和炎症。比如冬季不注意颈肩部保暖,或长期处于潮湿的工作环境。
4.心理因素: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会使肌肉张力增加,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也可能增加颈肩肌筋膜炎的发病风险。
三、颈肩肌筋膜炎的症状
1.疼痛:是最主要的症状,通常为弥漫性疼痛,以颈肩部酸痛、胀痛为主,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刺痛或钝痛。疼痛在早晨起床时或天气变化、劳累后加重,活动后可稍有缓解。
2.肌肉僵硬:颈肩部肌肉发紧、僵硬,活动受限,尤其是在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更为明显。患者可能感觉颈部转动不灵活,肩部上举、外展等动作困难。
3.压痛:在颈肩部可找到明显的压痛点,多位于肌肉附着点、肌腹或筋膜处。
4.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上肢麻木等症状,这可能与肌肉紧张刺激周围神经、血管有关。
四、颈肩肌筋膜炎的诊断
1.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了解患者的职业、生活习惯、是否有颈肩部外伤史、疼痛的发作特点等。
2.体格检查:通过触诊检查颈肩部肌肉的紧张程度、有无压痛、肌肉硬结等,还会检查颈部和肩部的活动范围。
3.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主要用于排除其他可能导致颈肩部疼痛的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等。
五、颈肩肌筋膜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时活动颈肩部肌肉。同时,要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受寒。可以通过热敷、按摩等方法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按摩能放松肌肉,改善肌肉弹性。
2.物理治疗:包括红外线照射、超声波治疗、电疗等。物理治疗可以促进炎症吸收,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
3.药物治疗:症状较严重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减轻炎症和疼痛,也可使用肌肉松弛剂缓解肌肉紧张。对于痛点局限的患者,还可进行局部封闭治疗。
4.康复锻炼:进行适当的颈肩部康复锻炼,如颈部伸展运动、肩部旋转运动等,有助于增强颈肩部肌肉力量,改善肌肉功能,预防疾病复发。
六、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1.年轻人:年轻人患颈肩肌筋膜炎多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如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玩电脑游戏等。应改变不良习惯,增加户外活动,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在运动时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颈肩部损伤。
2.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肌肉、骨骼的修复能力减弱。患颈肩肌筋膜炎后恢复相对较慢,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损伤加重。同时,要注意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
3.孕妇:孕妇由于身体生理变化,体重增加,颈椎和肩部的负担加重,更容易患颈肩肌筋膜炎。孕妇在治疗时应避免使用药物,以免影响胎儿发育。可采用热敷、轻柔的按摩等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
4.儿童:儿童患颈肩肌筋膜炎相对较少,多与不良坐姿、书包过重等有关。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姿势,提醒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选择合适的书包,避免过重。如果孩子出现颈肩部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时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