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症状往往隐匿,随病情进展逐渐显现,主要有骨痛与乏力、身高变矮与驼背、脆性骨折、呼吸功能下降、牙齿松动等。
1.骨痛与乏力
患者常感腰背或全身骨骼疼痛,久坐、久站后加重,休息后缓解。疼痛多为弥漫性,无固定压痛点,同时伴随全身乏力,活动后疲惫感明显,严重时日常活动如翻身、行走都可能引发疼痛。
2.身高变矮与驼背
脊柱椎体易因骨质疏松发生压缩变形,导致身高较年轻时缩短3-6厘米以上,且随病情进展出现驼背,弯腰、伸腰时症状更明显,严重者脊柱畸形可影响胸腔和腹腔脏器功能。
3.脆性骨折
骨骼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常见于脊柱、髋部、腕部。如弯腰捡物、咳嗽或跌倒时,可能发生椎体压缩性骨折、髋部骨折等,骨折后愈合缓慢,且易再次发生。
4.呼吸功能下降
严重脊柱畸形会导致胸廓活动受限,胸腔容积缩小,影响肺通气功能,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在活动后更为显著。
5.牙齿松动
牙槽骨骨质疏松时,支持牙齿的骨量减少,导致牙齿松动、移位或脱落,牙龈也可能出现萎缩,咀嚼时易感到无力或疼痛。
这些症状中,脆性骨折危害最大,可能导致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需尽早通过骨密度检查明确诊断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