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检查方法包括血液生化检查、肝脏超声检查、肝脏弹性成像检测、CT或MRI检查、肝活检病理检查等。
1、血液生化检查
血液生化检查是脂肪肝的基础筛查手段,通过检测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评估肝脏损伤程度。同时,血脂、血糖、胆固醇等指标可辅助判断代谢异常,帮助明确脂肪肝的病因及并发症风险。
2、肝脏超声检查
超声是脂肪肝的首选影像学检查,通过观察肝脏回声强度、形态及血管清晰度,可初步判断脂肪浸润程度。其优势在于无创、便捷、成本低,但无法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脂肪性肝炎,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肝脏弹性成像检测
肝脏弹性成像通过振动波技术测量肝脏硬度,可评估脂肪肝的纤维化程度,辅助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进展性肝病。该检查无创、快速,尤其适用于慢性肝病患者的长期随访监测。
4、CT或MRI检查
CT和MRI可更精确地量化肝脏脂肪含量,MRI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测定是诊断脂肪肝的“金标准”。但CT有辐射风险,MRI费用较高,通常用于疑难病例或研究场景,不作为常规筛查手段。
5、肝活检病理检查
通过穿刺获取肝组织样本,直接观察脂肪变性、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尽管结果准确,但属于有创检查,存在出血、感染等风险,仅在诊断不明或病情复杂时使用。
若出现乏力、右上腹隐痛、黄疸等症状,或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尽快至肝病专科就诊,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