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偏高通常是由生理性因素、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感染性黄疸、胆道闭锁、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生理性因素
新生儿出生后,体内红细胞破坏增多,产生大量胆红素,而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黄疸偏高,一般足月儿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7-10天消退。
2.母乳性黄疸
部分新生儿因母乳喂养,母乳中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导致黄疸持续不退或退而复现,可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多在生后3-4天出现,晚发型多在生后7-14天出现。
3.溶血性黄疸
母子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见Rh血型系统和ABO血型系统的血型不合,使胆红素生成过多,引起黄疸偏高。
4.感染性黄疸
新生儿感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如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等,病原体侵袭肝脏,影响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导致黄疸升高。
5.胆道闭锁
这是一种先天性疾病,胆道系统发育异常,胆汁排泄受阻,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入肠道,逆流入血,引起黄疸进行性加重,通常在生后2-3周出现黄疸,且持续不退。
6.遗传代谢性疾病
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过程,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导致新生儿黄疸偏高,还可能伴有其他系统症状。
若新生儿黄疸出现早、进展快、程度重,或黄疸消退后又重新出现,伴有精神萎靡、嗜睡、拒奶、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