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休克分外伤性与非外伤性因素,外伤性有脊柱骨折与脱位致骨折端或脱位椎体直接压迫挫裂脊髓、脊髓遭暴力直接作用致挫裂伤破坏神经结构,非外伤性主要是脊髓血管病变致脊髓局部缺血缺氧或出血性损伤且相对少见。
一、外伤性因素导致脊髓休克
1.脊柱骨折与脱位:当发生严重的脊柱骨折,如椎体压缩性骨折、爆裂性骨折等,同时伴随脊柱脱位时,骨折端或脱位的椎体可能直接压迫、挫裂脊髓,导致脊髓突然横断。例如,交通事故中人体遭受剧烈撞击,可引起脊柱骨折脱位,进而损伤脊髓引发脊髓休克。这种情况下,外力造成的机械性损伤直接破坏脊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联系,使得脊髓失去高级中枢(如大脑皮质、脑干等)的调控,出现脊髓休克状态。
2.脊髓挫裂伤:暴力直接作用于脊髓,造成脊髓实质的挫裂伤,破坏脊髓内的神经传导通路和神经元结构。比如高处坠落时臀部或背部着地,强大的冲击力传递至脊髓,导致脊髓挫裂,引发脊髓休克。此类损伤会迅速阻断脊髓与高位中枢的联系,引发脊髓休克的一系列表现。
二、非外伤性因素导致脊髓休克
1.脊髓血管病变:脊髓的血管发生急性病变,如脊髓动脉栓塞、出血等,导致脊髓局部缺血、缺氧或出血性损伤。例如脊髓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血栓形成,造成脊髓供血区域梗死,使得脊髓组织受损,进而引发脊髓休克。脊髓血管病变破坏了脊髓的血液供应,影响神经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从而出现脊髓休克现象。但非外伤性因素导致脊髓休克相对外伤性因素较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