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肌挛缩症是因多种因素致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发髋关节功能受限及特定步态体征的临床综合征,病因包括药物、外伤、感染、遗传,临床表现有步态异常、髋关节活动受限、臀部可触及挛缩带等,诊断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治疗主要为手术,儿童患者需兼顾生长发育选手术时机并循序渐进康复,成年患者依病情选术式且考量身体基础状况对手术耐受的影响。
一、定义
臀肌挛缩症是因多种因素导致臀肌及其筋膜发生纤维变性、挛缩,进而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呈现特定步态与体征的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
(一)药物因素
儿童期臀部反复肌内注射某些药物,常见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药物成分可能刺激局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致使纤维增生、挛缩。
(二)外伤因素
臀部外伤后处理不当,如血肿机化,可造成臀肌及其筋膜挛缩。
(三)感染因素
臀部感染后形成瘢痕,进而导致挛缩。
(四)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遗传易感性,可能与基因相关因素致使臀肌发育及结构异常,增加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
(一)步态异常
患者行走时呈外八字、跛行,跑步时呈现跳跃步态。
(二)髋关节活动受限
髋关节外展外旋障碍,坐下时双腿不能并拢,呈“蛙腿征”;蹲下时双膝分开,需外侧放置双脚或交替屈伸才能完成下蹲动作。
(三)臀部体征
可触及挛缩带,按压时有痛性结节等。
四、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臀部注射史、外伤史、感染史等。
(二)体格检查
观察典型步态及髋关节活动受限表现,如“蛙腿征”等。
(三)影像学检查
MRI可显示臀肌挛缩的范围和程度,辅助明确病情。
五、治疗方式
主要为手术治疗,如臀肌挛缩带切断术、切除术等。对于儿童患者,需兼顾其生长发育特点选择手术时机;成年患者则依据病情严重程度选取合适手术方式。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术后康复需遵循其生长特点循序渐进;成年患者要考量身体基础状况对手术耐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