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酸痛可通过休息与制动、初期冷敷后期热敷、适度拉伸按摩等非药物措施缓解,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但儿童、孕妇、有胃肠道疾病病史者有不同适用注意,低龄儿童优先非药物,孕妇优先非药物必要时遵医嘱,有胃肠道疾病者用非甾体需留意自身反应。
一、非药物干预措施
1.休息与制动:对于因运动等导致的肌肉酸痛,适当休息是关键,让肌肉得以放松,避免进一步活动加重损伤,为肌肉恢复创造条件。例如长时间运动后出现的腿部肌肉酸痛,充足休息可缓解症状。
2.物理治疗:
冷敷:一般在肌肉酸痛初期(通常24-48小时内),通过局部冷敷收缩血管,减少炎性物质渗出,减轻疼痛与肿胀。可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酸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数次,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
热敷:48小时后,热敷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清除,缓解酸痛感。可使用温毛巾或热敷袋,温度不宜过高,每次15-20分钟,避免烫伤。
3.拉伸与按摩:适度静态拉伸可放松紧张肌肉纤维,缓解酸痛;按摩能促进肌肉血液循环,帮助排出代谢废物。拉伸和按摩时动作需轻柔,防止加重损伤。
二、药物缓解
常用非甾体抗炎药可用于缓解肌肉酸痛,如布洛芬等,其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但不同人群需注意适用性,儿童使用需谨慎,孕妇及有胃肠道疾病等特殊病史者应咨询医生后再使用。
三、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低龄儿童肌肉酸痛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休息、轻柔按摩等,避免随意使用成人止痛药物,因儿童身体机能与成人不同,药物代谢等情况特殊,需格外谨慎。
孕妇:孕妇出现肌肉酸痛时,优先考虑非药物方法缓解,如适当休息、轻柔拉伸等,必要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性经评估的药物,以保障自身与胎儿健康。
有胃肠道疾病病史者: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增加胃肠道不适风险,此类人群使用时需特别留意自身反应,如出现腹痛、恶心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决定是否继续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