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外伤因素(如轻微外伤、外伤时间不明确)、血管因素(如血管脆性增加、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其他因素(如脑萎缩、年龄因素),老年人因脑萎缩、血管弹性下降等更易受这些因素影响而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
外伤因素
轻微外伤:许多患者有轻微头部外伤史,甚至部分患者可能难以回忆起明确的外伤事件。这是因为老年人常存在脑萎缩的情况,在轻微头部外伤时,脑与颅骨之间的相对运动增大,容易导致桥静脉撕裂出血。例如,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慎滑倒、碰撞到家具等轻微外伤后,就可能引发慢性硬膜下血肿。对于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由于其脑萎缩的生理特点,更易因轻微外伤出现此类情况,需要格外注意日常活动中的防护。
外伤时间不明确:部分患者外伤史不明确,可能是因为外伤程度极轻,或者外伤发生在较远的过去,患者未予重视。
血管因素
血管脆性增加:老年人血管壁弹性下降,脆性增加,更容易在轻微的头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出血。随着年龄增长,血管的生理结构和功能逐渐衰退,这是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率较高的一个重要血管因素。
凝血功能异常:某些疾病如肝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等可导致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时,即使是轻微的头部损伤,也容易引起出血,且出血后不易自行停止,从而增加了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风险。例如,长期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的患者,在发生头部轻微损伤后,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概率相对较高,这类患者在用药期间若有头部不适等情况需高度警惕。
其他因素
脑萎缩:脑萎缩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脑萎缩使得颅内空间相对增大,桥静脉被牵拉的可能性增加,当受到轻微外力时,桥静脉更容易撕裂出血,进而引发慢性硬膜下血肿。
年龄因素:年龄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几率逐渐升高。这与老年人上述的脑萎缩、血管弹性下降等多种因素相关,老年人群体需要更加关注头部健康,定期进行相关体检以早期发现可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