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重症,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突发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眼部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及其他症状等,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脱水降颅压、止血治疗、防治脑血管痉挛、手术治疗等措施,预后与病因、出血量、治疗时机等因素有关。
1.头痛:突发剧烈头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症状,常常为炸裂样或难以忍受的胀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在活动或咳嗽时加重,卧位时减轻。
2.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凯尔尼格征(Kernig征)和布鲁津斯基征(Brudzinski征)阳性,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体征。
3.眼部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黑矇、复视、视力模糊等眼部症状。
4.神经系统症状: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不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症状,如偏瘫、失语、感觉障碍、共济失调等。
5.其他症状:如低热、恶心、呕吐、谵妄等。
需要注意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可能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头痛或颈项强直。对于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应尽快就医,进行头颅CT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用力排便等。
2.脱水降颅压: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药物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
3.止血治疗:常用的止血药物有氨基己酸、氨甲苯酸等。
4.防治脑血管痉挛:可使用尼莫地平、法舒地尔等药物。
5.手术治疗:对于动脉瘤破裂等病因明确的患者,可行手术或介入治疗。
此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与病因、出血量、治疗时机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同时,需要注意预防再出血和并发症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等。高血压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对于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脑血管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