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酸痛分为延迟性与急性,常见原因有运动致肌纤维微损伤、乳酸堆积、姿势不良或疾病等,可通过观察症状表现等评估,非药物干预包括休息、冷敷热敷、拉伸运动、按摩、补充水分营养,儿童需避过度运动并热身拉伸,孕妇要避剧烈运动选低强活动,老年人需排查疾病且运动循序渐进。
一、肌肉酸痛的定义与分类
肌肉酸痛是肌肉在运动或其他刺激后出现的不适感觉,可分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与急性肌肉酸痛。延迟性肌肉酸痛通常在初次或高强度运动后12~24小时出现,持续2~3天;急性肌肉酸痛多与运动损伤、短时间剧烈运动等相关。
二、肌肉酸痛的常见原因
1.运动导致的肌纤维微损伤:高强度或初次运动时,肌肉纤维发生细微撕裂,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酸痛。2.乳酸堆积:运动强度过大时,肌肉无氧代谢产生乳酸,若堆积过多可刺激神经末梢引起酸痛。3.姿势不良或疾病因素:长期不良姿势、颈椎病、腰椎病等也可能引发肌肉酸痛。
三、肌肉酸痛的评估方法
1.症状表现:观察酸痛部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及伴随症状(如肿胀、活动受限等)。2.运动功能检查:通过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测试等判断肌肉功能受损情况。
四、非药物干预措施
1.休息:保证充足休息可促进肌肉修复,减轻酸痛。2.冷敷与热敷:急性期(通常指24~48小时内)采用冷敷,每次15~20分钟,可收缩血管减轻炎症;缓解期(48小时后)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清除。3.拉伸运动:进行轻柔静态拉伸,如运动后拉伸腿部肌肉,每次保持15~30秒,重复2~3组,有助于放松肌肉、改善柔韧性。4.按摩:适度按摩酸痛肌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排出代谢废物,但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加重损伤。5.补充水分与营养: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同时摄入富含蛋白质(如瘦肉、蛋类)、维生素C(如柑橘类水果)的食物,维生素C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肌肉酸痛。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肌肉酸痛多因运动强度过大或姿势不当引起,应避免过度运动,运动前充分热身,运动后进行适当拉伸,选择适合儿童的运动项目。2.孕妇:孕妇肌肉酸痛常与体重增加、姿势改变有关,应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孕妇瑜伽等低强度活动,活动时注意保持正确姿势,若酸痛明显可通过局部轻柔按摩缓解。3.老年人:老年人肌肉酸痛需排查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关节炎等疾病,运动应循序渐进,可选择游泳、太极拳等对关节冲击小的运动,运动后可通过温和拉伸放松肌肉,若酸痛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