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脑脊液鼻漏患者需进行一般护理、病情观察、并发症预防及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包括体位护理(根据不同年龄调整头高卧位)和鼻腔护理(轻柔清洁鼻腔,避免相关操作);病情观察要关注脑脊液的量、颜色、性状及感染迹象(考虑不同年龄表达差异);并发症预防需预防颅内感染(严格无菌操作等)和低颅压综合征(适当休息、保证液体摄入等);心理护理要关注患者情绪,针对不同年龄采取相应方式缓解紧张等情绪
一、一般护理
1.体位护理:患者需取头高卧位,床头抬高15°-30°,利用重力作用使脑组织移向颅底,促使脑膜破口贴合,利于脑脊液鼻漏停止。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要根据其耐受程度调整合适体位,儿童因颅骨尚未完全骨化,调整体位时需更加轻柔谨慎,避免过度牵拉影响头部恢复。
2.鼻腔护理:保持鼻腔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鼻腔2-3次,动作要轻柔,防止鼻腔黏膜损伤导致感染加重。注意不可进行鼻腔填塞、冲洗等操作,防止脑脊液逆流引发颅内感染。不同年龄患者鼻腔黏膜敏感度不同,儿童鼻腔黏膜更娇嫩,清洁时更需注意力度。
二、病情观察
1.脑脊液观察:密切观察脑脊液的量、颜色、性状等。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若脑脊液鼻漏量较多,需准确记录每小时或每天的流出量;若脑脊液呈淡黄色或血性,要警惕是否有颅内出血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患者,观察时要注意其表达能力差异,儿童可能无法准确描述自身感受,需通过观察体征等方式判断。
2.感染迹象观察: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头痛、颈项强直等颅内感染症状。一旦出现发热,要及时监测体温变化,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发热时更需密切关注体温波动,警惕高热惊厥等情况发生;头痛时要评估头痛的程度、性质等,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三、并发症预防
1.颅内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保持鼻腔周围皮肤清洁,防止细菌通过鼻漏口进入颅内引发感染。告知患者避免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涕等,以免颅内压骤然升降导致脑脊液逆流。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患者,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更要加强感染预防措施,叮嘱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2.低颅压综合征预防:由于脑脊液外漏过多可能导致低颅压综合征,表现为头痛、头晕等症状。要注意让患者适当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儿童活动量相对较大,需注意限制其过度活动,确保液体摄入充足以维持正常颅内压。
四、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尤其是长期脑脊液鼻漏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及治疗护理措施,缓解其紧张情绪。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心理护理方式有所不同,儿童可通过安抚、玩耍等方式缓解其不安情绪,成年人则可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并给予针对性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