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筋膜炎症状包括持续性隐痛、特定体位疼痛加剧,肌肉紧张僵硬、活动受限,有固定压痛点,还可能早晨症状加重、受天气变化影响,不同人群症状有差异,特殊人群需注意相应防护与康复。
疼痛
持续性隐痛:多数患者会出现后背部位持续性的隐痛,这种疼痛可在长时间保持某一体位(如久坐、久站)后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但难以完全消失。例如,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群,由于背部肌肉和筋膜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后背筋膜炎发作时会感觉后背隐隐作痛,且这种疼痛会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剧。
特定体位下疼痛加剧:当患者弯腰、转身、伸展背部等动作时,疼痛可能会明显加重。比如弯腰搬重物时,后背筋膜受到的牵拉刺激增加,疼痛会瞬间变得更为显著。
肌肉紧张与僵硬
肌肉紧张:患者可感觉到后背肌肉发紧、发硬,用手触摸时能发现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可触及条索状的硬结。这是因为筋膜炎症刺激导致肌肉反射性地收缩以保护受损部位,长期如此会使肌肉持续处于紧张状态。例如,一些长期姿势不良的人,后背筋膜炎患者的后背肌肉往往比正常人群更紧张。
活动受限:由于肌肉紧张和疼痛,患者的背部活动会受到限制,表现为弯腰幅度减小、转身不灵活等。比如转身拿身后物品时,会因为后背的肌肉紧张和疼痛而不能像正常时那样灵活转动身体。
压痛点
固定压痛点:在后背特定的部位存在固定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通常位于肌肉与筋膜的附着处。用手指按压时,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反应,且疼痛可向周围放射。例如,肩胛骨内侧缘、胸椎两旁等部位常常是后背筋膜炎的压痛点好发区域。通过对这些压痛点的检查,有助于医生明确诊断后背筋膜炎。
其他表现
早晨症状加重:部分患者在早晨起床时,后背的疼痛和僵硬感会比较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后,症状会有所缓解,但如果活动量过大或过度劳累,症状又会复发或加重。这是因为经过一夜的休息,后背筋膜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炎症代谢产物积聚,早晨起床活动后,血液循环改善,但筋膜的炎症反应仍可能导致症状加重。
天气变化影响:天气寒冷、潮湿时,后背筋膜炎的症状往往会加重。这是因为寒冷潮湿的环境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筋膜组织的代谢减缓,炎症反应相对增强,从而使疼痛、僵硬等症状更加明显。比如在阴雨天气或寒冷季节,患者会感觉后背不适症状比平时加重。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后背筋膜炎的症状可能会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衰退,筋膜弹性降低,可能症状持续时间更长且恢复相对较慢;女性在怀孕期间,由于体重增加、姿势改变等因素,更容易诱发后背筋膜炎,症状可能会更明显;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不良姿势工作的人群,后背筋膜炎的症状出现的概率更高,且症状往往更为严重。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要特别注意避免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注意背部保暖,以减轻后背筋膜炎的症状影响;对于老年人群,在缓解症状的同时,要注重适当的康复锻炼来维持背部肌肉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