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腰痛原因包括激素变化、身体姿势改变、盆底肌及腰背肌劳损,可通过正确姿势调整、适度康复锻炼、物理辅助手段缓解,需注意生活方式调整,剖宫产产妇恢复中要更谨慎,顺产产妇也需遵循相关原则以减少腰痛发生风险。
女性在怀孕期间,为了适应胎儿的生长和分娩,体内会分泌松弛素,它会使骨盆韧带及椎骨间的关节、韧带松弛,这可能导致产后腰部稳定性下降,容易引发腰痛,一般在产后数周内随着激素水平逐渐恢复,这种影响会有所减轻,但恢复时间因个体差异不同。
身体姿势改变
坐月子期间产妇需要频繁喂奶、照顾婴儿,常常采取不正确的姿势,比如长时间弯腰抱孩子、久坐或久躺等,会使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腰部椎体受力不均衡,从而引起腰痛。
盆底肌及腰背肌劳损
怀孕和分娩过程中,盆底肌和腰背肌都经历了较大的负荷,产后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恢复,盆底肌松弛以及腰背肌力量减弱,会影响腰部的支撑和稳定功能,导致腰痛产生。
非药物缓解方法
正确姿势调整
哺乳姿势:哺乳时可使用哺乳枕,将婴儿放在合适的高度,使母亲的手臂、背部能保持自然舒适的姿势,避免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减轻腰部压力。
坐姿与站姿:坐着时应保持腰部挺直,臀部尽量靠坐在椅子后端,膝盖与髋关节保持同一高度;站立时要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让身体重心均匀分布在双脚上,减少腰部单侧受力。
适度康复锻炼
凯格尔运动(结合腰背锻炼):产后较早开始进行凯格尔运动有助于盆底肌恢复,同时配合简单的腰部伸展运动,比如仰卧位时双膝屈曲,将臀部抬离床面,保持腰部贴近床面,每次持续几秒后放松,重复进行,每天可分多次进行,每次做10-15组,能增强腰背肌力量,缓解腰痛。但运动要根据自身恢复情况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物理辅助手段
热敷:可以用温毛巾或热水袋对腰部进行热敷,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热敷2-3次,能促进腰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缓解疼痛。不过要注意避免烫伤皮肤。
按摩:由专业人员进行适度的腰部按摩,通过手法放松腰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要注意按摩力度适中,避免在腰部有急性损伤等情况时盲目按摩。
生活方式调整要点
休息与睡眠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睡眠时可选择合适的床垫和枕头,床垫不宜过软或过硬,枕头高度以保持颈椎和腰椎生理曲度为宜,侧卧时可在双膝间夹一个薄枕头,仰卧时可在膝盖下方垫一个小枕头,以维持腰部的正常生理曲线,减轻腰部压力。
避免过度劳累
坐月子期间要合理安排照顾婴儿的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抱孩子或进行繁重的家务劳动,注意劳逸结合,当感到腰部疲劳时及时休息。
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剖宫产的产妇,术后恢复过程中更要注意腰部的保护,因为手术切口的存在可能会影响腰部肌肉的正常功能恢复。在进行上述缓解腰痛措施时,要更加谨慎,如按摩时避开手术切口部位附近;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根据伤口愈合情况逐步增加强度。而对于顺产的产妇,虽然相对剖宫产产妇腰部受力情况可能有所不同,但也需要遵循上述的姿势调整、康复锻炼等原则,尤其在产后早期身体较为虚弱时,更要注重腰部的护理,以促进身体更好地恢复,减少腰痛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