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有康复锻炼(如核心肌群锻炼、拉伸运动)和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牵引治疗);药物治疗有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腰椎间盘突出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等情况,术后需规范康复训练。
一、非药物治疗
1.康复锻炼:
核心肌群锻炼:对于一般人群,核心肌群锻炼有助于增强腰部稳定性。例如平板支撑,可从每次坚持10-30秒开始,逐渐增加时间,每天可进行3-4组。但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的人群,要注意动作幅度和强度,避免加重病情。对于老年人,可选择相对温和的仰卧位屈膝抬腿动作,每次抬腿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每天2-3组,能在不增加腰部过多压力的情况下锻炼核心肌群。
拉伸运动:简单的腰部拉伸如站立位体前屈,双脚与肩同宽,缓慢向前屈体,让双手尽量触摸地面,保持15-30秒,重复3-5次。对于女性孕期出现的腰痛,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轻柔的腰部拉伸,缓解腰部肌肉紧张,但要避免过度拉伸导致腹部压力过大影响胎儿。
2.物理治疗:
热敷:适用于大多数腰痛人群,利用温热效应促进腰部血液循环。可选择热水袋或热毛巾,温度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热敷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因为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可能减退,对温度感知不敏感。
按摩:专业的腰部按摩能缓解肌肉紧张,但对于有腰椎骨折、腰椎肿瘤等疾病的人群不适用。一般人群可每周进行1-2次专业按摩,每次20-30分钟。对于长期伏案工作导致腰痛的人群,按摩可作为缓解肌肉疲劳的辅助手段,但要选择正规的按摩机构。
牵引治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痛,可在医生评估后进行适当牵引。一般牵引重量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牵引时间每次30-60分钟,每天1-2次。但对于老年人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情况,牵引需谨慎,防止加重骨折风险。
二、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可缓解腰部疼痛和炎症,但对于有胃溃疡病史的人群要避免使用,因为可能会加重胃黏膜损伤风险;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时需密切监测肾功能。
2.肌肉松弛剂:像氯唑沙宗等,可缓解腰部肌肉痉挛,但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使用需咨询医生,因为药物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
三、手术治疗
1.适用情况:当腰痛是由于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受压严重,经长期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存在腰椎骨折不愈合、腰椎肿瘤等情况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若出现下肢肌力明显下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严重神经受压表现,经规范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可考虑手术。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神经损伤等,对于老年患者,要综合评估身体状况,包括心肺功能等,以确定是否能耐受手术。
2.术后康复: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一般术后1-2天可开始进行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2-4周可逐渐增加腰部肌肉的轻度活动,如在床上进行屈膝、屈髋动作,但要避免腰部过度弯曲和扭转,具体康复计划需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和恢复情况由康复医生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