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在CT上有多种典型表现。脑沟、脑裂和脑池内出现高密度影是其最典型表现,因血液填充含脑脊液间隙,不同年龄段表现基本一致,但老年人因脑萎缩显示范围可能更广。出血量较大时血液破入脑室系统形成脑室积血,可呈铸型或局部高密度影,还可能引发急性梗阻性脑积水致脑室扩张,高血压病史人群出现概率相对高。出血后因多种因素可致脑水肿,表现为脑组织密度减低、脑沟变浅、脑室受压,儿童患者影响可能更明显。部分患者可合并脑实质内血肿,由出血点靠近或破入脑实质引起,有脑血管畸形病史者更易出现。脑室积血易引发脑积水,慢性脑积水表现为脑室扩张及脑室周围脑组织低密度改变,老年患者并发症可能更突出。不同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及特定病史人群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及CT检查方面各有需注意之处。
一、脑沟、脑裂和脑池高密度影
蛛网膜下腔出血在CT上最典型的表现为脑沟、脑裂和脑池内出现高密度影。这是因为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后,填充在这些正常情况下含脑脊液的间隙中。一般来说,新鲜出血在CT图像上呈白色的高密度影,与周围低密度的脑组织形成鲜明对比,易于识别。例如在基底池、外侧裂池等部位,血液可聚集形成明显的高密度影,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存在。不同年龄段人群,此表现基本一致,但老年人因脑萎缩,脑沟、脑裂相对增宽,可能使高密度影显示范围更广。
二、脑室积血
当蛛网膜下腔出血量较大时,血液可能会破入脑室系统,在CT上表现为脑室系统内的高密度影。脑室积血可呈铸型,即血液充满脑室,使其形态与脑室轮廓相符,也可表现为脑室局部的高密度影。脑室积血可能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进而引起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在CT上可同时观察到脑室扩张的表现。对于有高血压等病史,易发生脑血管破裂的人群,脑室积血出现概率相对较高。
三、脑水肿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由于血液对周围脑组织的刺激以及血管痉挛等因素,可导致局部脑组织出现水肿。在CT上,脑水肿表现为局部脑组织密度减低,脑沟变浅,脑室受压变小等。脑水肿一般在出血后数小时至数天内逐渐出现并加重,严重时可导致脑疝形成,危及生命。对于儿童患者,其脑组织相对娇嫩,脑水肿发生后对神经功能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需密切观察。
四、脑实质内血肿
部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同时合并脑实质内血肿。这是因为出血点靠近脑实质,或者出血破入脑实质内。在CT上,脑实质内血肿表现为脑实质内边界清楚的高密度影,其形态、大小因血肿情况而异。脑实质内血肿的存在增加了病情的复杂性和严重性,治疗时需综合考虑血肿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情况。有脑血管畸形等病史的患者,更易出现脑实质内血肿。
五、脑积水
前面提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若发生脑室积血,易引发脑积水。慢性脑积水在CT上表现为脑室系统进行性扩张,脑室周围的脑组织可因脑脊液压力增高而出现低密度改变,提示间质性脑水肿。长期存在的脑积水可能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运动功能等,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代偿能力较差,脑积水造成的认知障碍等并发症可能更为突出。
温馨提示: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神经系统处于发育阶段,蛛网膜下腔出血及CT表现可能对其未来神经功能发育产生影响,需密切随访观察。孕妇若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进行CT检查时需权衡辐射对胎儿的潜在影响,必要时可考虑其他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如MRI(但在急性期MRI对出血的显示可能不如CT敏感)。老年人因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较高,且CT表现可能受脑萎缩等因素影响,在诊断和治疗时需综合考虑。有头部外伤史、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等人群,也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头痛、呕吐等疑似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CT等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