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出现胸闷气短可分为生理和病理因素,生理因素包括怀孕中后期子宫增大挤压膈肌使肺部扩张受限、孕期激素变化刺激呼吸中枢致呼吸频率加快、怀孕后血容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病理因素有孕期缺铁致贫血使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有心脏病史的孕妇怀孕后心脏负担加重诱发或加重心脏病、本身有肺部疾病的孕妇怀孕后病情可能加重。不同年龄段孕妇出现此情况有差异,年轻孕妇不注意生活方式也会不适,高龄孕妇出现不适概率及病理风险更高,有不良生活方式或相关病史的孕妇更需关注,症状较轻可先非药物缓解,严重或持续不缓解甚至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应立即就医。
一、生理因素
1.子宫增大:怀孕中后期,增大的子宫会向上挤压膈肌,使胸腔空间变小,导致肺部扩张受限,进而引起胸闷气短。一般怀孕28周左右,这种情况可能会较为明显。孕妇活动后,气短症状可能加重。此时孕妇身体负担加重,身体机能处于适应孕期变化阶段。应对措施上,孕妇可尝试调整姿势,比如半躺或坐直,以减轻子宫对膈肌的压迫。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平躺,经常变换体位。
2.激素变化:孕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刺激呼吸中枢,使孕妇的呼吸频率加快,从而可能出现气短的感觉。激素变化在整个孕期持续存在并逐渐发挥作用。这对孕妇的日常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可能导致孕妇容易感到疲劳。孕妇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但要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3.血容量增加:怀孕后,孕妇的血容量会逐渐增加,到孕晚期可增加约30%45%。这使得心脏负担加重,为了满足身体各器官的需求,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可能导致孕妇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血容量增加从怀孕早期就开始逐渐进行。孕妇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要控制盐分摄入,防止水钠潴留加重心脏负担。
二、病理因素
1.贫血:孕期对铁的需求量增加,如果孕妇摄入不足,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贫血会导致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使身体各组织器官缺氧,从而引起胸闷气短。孕妇可能还伴有面色苍白、头晕、乏力等症状。孕期不同阶段都可能出现贫血,尤其是孕中期和晚期。孕妇本身可能有营养不良或铁吸收不良病史。应对时,孕妇要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
2.妊娠期心脏病:既往有心脏病史的孕妇,怀孕后心脏负担加重,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脏病,导致心功能不全,出现胸闷气短症状。孕妇可能在活动后、夜间睡眠时症状更明显,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等症状。孕妇孕前有心脏病基础,怀孕后身体机能改变使病情可能恶化。孕妇应严格按照医生要求定期产检,密切关注心脏功能。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必要时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3.肺部疾病:孕妇若本身患有哮喘、肺炎等肺部疾病,怀孕后身体抵抗力下降,病情可能加重,导致胸闷气短。孕妇可能伴有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肺部疾病病史是重要影响因素,怀孕会使身体免疫系统发生变化,影响疾病进程。孕妇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防止呼吸道感染。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使用药物时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
三、温馨提示
不同年龄段孕妇出现胸闷气短的情况有所不同。年轻孕妇身体机能相对较好,对孕期生理变化的适应能力可能较强,但如果不注意生活方式,也可能出现明显不适。高龄孕妇本身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怀孕后出现胸闷气短等不适的概率可能更高,且发生病理因素导致症状的风险也相对较大,更需密切关注自身症状。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出现胸闷气短的可能性会增加,应在孕期及时纠正这些不良习惯。有心脏病、肺部疾病等病史的孕妇,孕期更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一旦出现症状加重或异常,应及时就医。孕妇在孕期出现胸闷气短时,若症状较轻,可先尝试通过调整姿势、休息等非药物方法缓解。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甚至伴有胸痛、头晕、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影响孕妇和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