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腰痛的原因多样,包括腰椎本身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20-50岁多见,男性易患,髓核突出刺激压迫神经根致腰痛及下肢症状)、腰椎管狭窄症(40岁以上高发,弯腰久坐加重,表现为腰痛伴间歇性跛行)、腰椎骨质增生(中老年人多发,代偿性增生,过度增生刺激周围组织致腰痛);腰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病变如腰肌劳损(各年龄均可发病,长期不良姿势致腰部肌肉慢性损伤,出现酸痛胀痛)、腰部韧带损伤(多因外伤或慢性劳损,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时加剧);脊柱侧弯如特发性脊柱侧弯(青少年多见,女孩高发,致腰部疼痛及胸廓畸形等并发症)、先天性脊柱侧弯(出生即有,随生长发育加重,引起腰部受力不均致腰痛);内脏疾病牵涉痛如泌尿系统疾病(肾盂肾炎女性育龄高发,炎症致腰部牵涉痛伴尿路刺激症状;肾结石任何年龄可发病,结石移动致腰部剧烈绞痛伴血尿)、妇科疾病(盆腔炎育龄女性多发,炎症致腰部牵涉痛伴下腹部疼痛等;子宫内膜异位症育龄女性多见,异位组织致腰部疼痛,月经期间加剧)。
一、腰椎本身的病变
1.腰椎间盘突出症:
年龄方面,多见于20-50岁人群,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发生退变,纤维环韧性下降,髓核突出风险增加;性别上,男性相对更易患病,可能与男性从事重体力劳动等生活方式有关。其发病机制是腰椎间盘的髓核、纤维环等结构发生退变后,在外力等因素作用下,髓核从破裂处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从而引起腰痛,同时常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
2.腰椎管狭窄症:
年龄较大的人群高发,一般在4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腰椎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等退变因素导致腰椎管狭窄,压迫马尾神经或神经根。生活方式中长期弯腰、久坐等会加重病情发展。主要表现为腰痛伴间歇性跛行,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继续行走又复发。
3.腰椎骨质增生:
多见于中老年人,是腰椎为适应力学变化而出现的代偿性增生。年龄增长使腰椎稳定性下降,骨质增生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过度增生会刺激周围组织引起腰痛,常与长期慢性劳损等生活方式相关,疼痛一般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
二、腰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病变
1.腰肌劳损:
各种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与长期不良姿势有关,如长期弯腰工作、久坐等生活方式易导致腰肌劳损。腰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发生慢性损伤,局部出现无菌性炎症,引起腰痛,疼痛特点为腰部酸痛或胀痛,休息后可缓解,劳累后加重。
2.腰部韧带损伤:
多因腰部突然扭转等外伤引起,也可因慢性劳损导致韧带退变损伤。例如运动时姿势不当造成腰部韧带拉伤,或长期弯腰工作使韧带长期受到牵拉而损伤,表现为腰部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局部可有压痛。
三、脊柱侧弯
1.特发性脊柱侧弯:
多见于青少年,女孩发病率相对较高。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神经肌肉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脊柱侧弯会导致脊柱两侧肌肉不平衡,引起腰部疼痛,随着侧弯程度加重,还可能出现胸廓畸形等并发症,影响心肺功能等。
2.先天性脊柱侧弯:
出生时即存在脊柱发育异常导致的侧弯,患儿年龄较小,随着生长发育侧弯可能逐渐加重,会引起腰部受力不均,出现腰痛,且可能影响脊柱的正常生长和身体发育。
四、内脏疾病牵涉痛
1.泌尿系统疾病:
肾盂肾炎: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尤其是育龄女性。细菌感染肾盂等泌尿系统结构,炎症刺激可引起腰部牵涉痛,常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也可表现为腰痛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肾结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结石在泌尿系统内移动时,会刺激尿路黏膜,引起腰部剧烈疼痛,多为绞痛,可向会阴部放射,同时伴有血尿等症状。
2.妇科疾病:
盆腔炎:多见于育龄女性,与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炎症累及盆腔组织,可引起腰部牵涉痛,常伴有下腹部疼痛、白带增多等症状,性生活、劳累后疼痛可能加重。
子宫内膜异位症:多见于育龄女性,异位的子宫内膜组织可引起盆腔粘连等,导致腰部疼痛,常在月经期间疼痛加剧,还可能影响生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