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一般监测与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需密切关注血压、心率等,穿刺部位要保持清洁干燥观察有无异常;卧床与活动方面,股动脉穿刺者需卧床制动,后逐步活动;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保证水分摄入;要观察脑缺血相关并发症及再出血风险;还需注意药物使用及特殊人群用药情况。
一、术后一般监测与护理
1.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因为脑动脉瘤介入手术可能会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等产生一定影响,血压波动过大可能影响手术部位的血管情况,一般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适当延长监测间隔。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加强监测频率,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体温方面,要警惕术后吸收热等情况,若体温超过38.5℃且持续不退,需排查是否有感染等情况。
2.穿刺部位护理
患者接受脑动脉瘤介入手术时多采用股动脉穿刺等方式,术后要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红肿等情况。一般穿刺部位会加压包扎,要注意包扎的松紧度是否合适,过松可能导致出血,过紧可能影响肢体血运。对于老年患者,由于皮肤弹性差等原因,更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同时要告知患者避免穿刺侧肢体剧烈活动,防止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形成。
二、卧床与活动要求
1.卧床休息
术后患者需严格卧床休息一定时间,一般股动脉穿刺者需要卧床24小时左右,穿刺侧肢体应伸直制动。这是为了减少穿刺部位出血的风险,因为过早活动可能导致穿刺部位血管破裂出血。对于儿童患者,要做好安抚工作,避免其不自主地活动穿刺侧肢体,可采用约束带等合适的方式固定,但要注意约束的力度和舒适度,防止影响肢体血液循环。
2.逐步活动
在卧床休息一定时间且穿刺部位情况稳定后,可逐步进行活动。先从床上翻身等轻微活动开始,然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坐起、床边站立等。但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突然大幅度活动,防止因血压波动等导致不良事件发生。对于有骨质疏松等情况的老年患者,在活动时更要缓慢,防止跌倒等意外发生。
三、饮食注意事项
1.饮食结构
术后饮食应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则,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有助于身体恢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有利于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对于高血压患者,要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6g以下。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油腻、高胆固醇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血脂升高等,不利于术后恢复。
2.水分摄入
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可根据患者情况调整,一般建议1500-2000ml左右。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保持血液稀释,防止血栓形成等情况。但对于心功能不全等患者,要注意控制饮水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四、并发症观察与预防
1.脑缺血相关并发症
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痛、头晕、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脑缺血相关症状。因为脑动脉瘤介入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对脑血管造成一定影响,有导致脑缺血的风险。如果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如头颅CT等,以明确是否发生脑缺血,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有脑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脑动脉硬化等,术后更要加强对脑缺血症状的观察。
2.再出血风险
虽然手术已经处理了脑动脉瘤,但仍有再出血的可能。要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激动、用力排便等增加腹压的情况,因为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再出血风险。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便秘等情况,要采取措施预防便秘,如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适当腹部按摩等。如果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等症状,要高度怀疑再出血可能,需立即就医。
五、药物使用与注意
术后可能会根据患者情况使用一些药物,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但具体药物使用仅需明确药物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在使用药物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等情况。对于特殊人群,如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药物时要更加谨慎,因为药物代谢可能会受到影响,需要密切监测相关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