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是膝关节内的纤维软骨结构,有增加稳定性、缓冲震荡等功能。其损伤成因包括年龄增长致退变、生活方式及外伤;临床表现有疼痛、肿胀、弹响和交锁;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和手术,非手术适用于轻损,手术用于重损;特殊人群如儿童、老人、女性及有基础病史者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半月板损伤的成因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半月板会发生退变,弹性和韧性降低,更容易损伤。比如中老年人群,由于半月板本身的退变,在一些轻微的膝关节扭转、屈伸动作下就可能引发损伤。
生活方式:经常进行剧烈运动的人群,像篮球、足球、体操等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膝关节频繁地屈伸、扭转,半月板受到的应力较大,容易导致损伤;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膝关节反复负重、磨损的人,也较易出现半月板损伤。
外伤:膝关节遭受外力撞击是导致半月板损伤的常见原因。例如,膝关节处于屈曲位时,小腿固定而大腿突然内旋或外旋,或者膝关节伸直位时遭受外翻或内翻暴力等,都可能使半月板被挤压、研磨而损伤。
二、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表现
疼痛:受伤当时可能有膝关节撕裂感,随后出现疼痛,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是隐痛,有的则较为剧烈。疼痛部位多在膝关节内外侧间隙。在行走、上下楼梯、蹲起等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往往会加重。
肿胀:受伤后膝关节会逐渐出现肿胀,这是因为半月板损伤后,膝关节内出血、渗出等导致关节腔积液。一般在受伤后数小时至1-2天内肿胀较为明显。
弹响和交锁:部分患者在膝关节活动时会出现弹响,感觉膝关节内有物体卡压,有时还会出现交锁现象,即膝关节突然卡住,不能屈伸,需要活动一下膝关节才能恢复正常。
三、半月板损伤的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一些特定的体格检查,如麦氏征、研磨试验等。麦氏征检查时,患者仰卧,患膝完全屈曲,检查者一手握住足部,另一手放在膝上,先将小腿内收、外旋,然后伸直膝关节,若出现疼痛和弹响则为阳性,提示可能有半月板损伤;研磨试验是患者俯卧,患膝屈曲90°,检查者将大腿用力下压,并且作内旋和外旋运动,若引起疼痛,则提示半月板损伤。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主要用于排除膝关节其他骨性病变,如骨折等,但对于半月板损伤本身的诊断价值有限,不过可以看到膝关节间隙等情况是否有异常。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诊断半月板损伤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它可以清晰地显示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程度等,能够准确判断半月板是退变、撕裂还是其他类型的损伤。
四、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原则
非手术治疗:对于一些损伤较轻、症状不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减少膝关节的活动,避免加重损伤;进行膝关节制动,如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膝关节,让损伤的半月板有一定的修复机会;还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理疗等,促进膝关节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和疼痛;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如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等,以维持膝关节的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
手术治疗:如果半月板损伤较严重,如撕裂范围较大、出现明显的交锁等症状,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半月板缝合术、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等。具体的手术方式需要根据半月板损伤的情况来选择,例如对于年轻患者、损伤的半月板有血供区的撕裂,可能优先考虑半月板缝合术,尽量保留半月板的功能;而对于半月板退变严重、撕裂范围广的患者,可能需要行半月板部分切除术。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半月板损伤相对较少见,多因较为严重的外伤引起。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半月板损伤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在诊断时要准确评估损伤情况,治疗上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为主,如能通过休息、制动和康复训练等缓解症状则尽量避免手术。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膝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因为儿童的膝关节还在不断发育,不当的治疗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老年人:老年人半月板损伤往往合并有膝关节的退变等情况。在治疗时要综合考虑老年人的全身状况,如是否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非手术治疗时要注意制动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手术治疗后要加强康复护理,因为老年人的康复能力相对较弱,要防止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不佳,同时要注意预防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女性:女性在生理结构上膝关节的稳定性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在半月板损伤的发生和治疗上与男性无本质差异,但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女性的身体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康复训练,同时要关注女性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半月板损伤可能会影响其日常活动,导致心理压力增大,需要给予心理支持。
有基础病史人群:如有糖尿病的患者发生半月板损伤时,要注意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不利于伤口的愈合等。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手术治疗需要更加谨慎评估手术风险,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心血管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