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和骨质疏松的区别包括病因与病理机制不同、症状表现差异、诊断与治疗方向不同等。
1.病因与病理机制不同
骨质疏松是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的骨骼脆性增加,主要与年龄增长、激素变化(如雌激素下降)、钙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相关;骨质增生则是关节或骨骼边缘因长期磨损、慢性炎症或力学失衡,引发骨组织代偿性增生,形成骨刺,属于骨骼的自我修复反应。
2.症状表现差异
骨质疏松早期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可出现腰背疼痛、身高缩短、驼背,甚至轻微外力导致骨折(如髋部、腕部、脊柱);骨质增生多表现为局部疼痛、僵硬,活动后加重,骨刺压迫神经或血管时可能引发放射性疼痛、麻木或肢体无力(如颈椎骨刺压迫神经根)。
3.诊断与治疗方向不同
骨质疏松需通过骨密度检测(如DXA)确诊,治疗以抗骨吸收药物(如双膦酸盐)、促进骨形成药物(如特立帕肽)及补钙、维生素D为主;骨质增生则依赖X线、CT明确骨刺位置,治疗以缓解症状为主,包括止痛药(如布洛芬)、物理治疗或手术去除骨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