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疼痛部位主要在胸骨后可放射至多处,性质多为压榨等感,程度更重、持续超2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难缓解或部分缓解,可由多种因素诱发;伴随出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等其他系统症状,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
一、疼痛特点
1.疼痛部位
主要在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左肩部、左臂内侧、颈部、下颌等部位,疼痛范围往往不太局限,患者常难以准确指出具体疼痛点。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疼痛放射部位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老年女性患者可能放射部位不典型,更易被忽视。从生活方式角度看,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感知,但疼痛部位本身的基本特征不受生活方式影响。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疼痛部位与既往稳定型心绞痛发作部位可能相似,但疼痛程度或发作频率等会有变化。
疼痛性质多为压榨性、闷痛、紧缩感,也可能表现为烧灼感,但不像明火灼烧那样尖锐。部分患者可能描述为胸部发紧、有沉重感。
疼痛程度一般较稳定型心绞痛更重,疼痛持续时间通常超过20分钟,可达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或只能部分缓解。
2.诱发因素
可在体力活动、情绪激动(如焦虑、愤怒、紧张等)、饱食、寒冷刺激等情况下诱发。对于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即使在休息状态下也可能发作,这是与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区别之一。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更容易因一些轻微诱因而发作;女性患者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对诱发因素更敏感,比如在情绪波动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也可能诱发疼痛;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长期熬夜、缺乏运动等,自身心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差,更易在较小诱因下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
二、伴随症状
1.全身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出汗,这是因为疼痛刺激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汗腺分泌增加。出汗可能比较明显,表现为全身冷汗。年龄较大的患者出汗可能更易被忽视,因为老年人基础代谢率相对较低,出汗情况可能不如年轻人明显但同样需要关注;女性患者在发作时出汗可能与男性患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要考虑到女性特殊的生理状态对出汗的影响。
有的患者会伴有乏力,感觉身体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明显下降。对于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乏力可能是病情加重的一个信号,不同年龄患者乏力表现可能不同,老年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活动后迅速乏力的情况,而年轻患者在病情较轻时可能乏力症状不突出,但发作时也会有明显乏力感。
2.其他系统症状
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这是因为疼痛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反应。对于老年患者,本身胃肠道功能可能存在一定退化,恶心、呕吐症状可能会影响对病情的判断,需要与胃肠道本身疾病引起的恶心、呕吐相鉴别;女性患者在发作时出现胃肠道症状,有时可能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需要结合心血管相关检查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