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多样,典型症状有发作性胸骨后或心前区较重且持续超2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的胸痛,及疼痛后24-48小时出现的发热等全身症状;不典型症状包括放射至其他部位的放射痛、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及无症状型;高危人群中老年人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糖尿病患者易有无痛性心肌梗死且并发症多,临床需综合多因素对疑似患者及时检查以早期诊治。
一、典型症状
(一)胸痛
1.特点:多为发作性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较长,一般超过20分钟,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疼痛性质常描述为闷痛、压榨性痛或窒息感等。年龄较大患者可能对疼痛的感知不如年轻人敏感,女性患者胸痛症状可能不典型,易被忽视。有冠心病病史者在诱因(如劳累、情绪激动等)下更易出现胸痛症状。
2.机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肌急性缺血缺氧,引发疼痛。
(二)全身症状
1.表现:可有发热,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约1周。还可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计数增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老年人全身反应可能相对较轻,发热程度可能不高;年轻患者全身症状相对明显些。这是因为心肌坏死后吸收产物引起的全身反应。
二、不典型症状
(一)放射痛
1.部位:疼痛可放射至下颌、颈部、背部、左臂内侧等部位。例如疼痛放射至左臂内侧,常被误认为是肌肉劳损等问题。女性、糖尿病患者等由于神经病变等原因,放射痛的不典型表现更常见,容易造成误诊。因为心脏的神经传导与其他部位神经有交叉,疼痛信号可传导至其他部位。
(二)胃肠道症状
1.表现:可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等,易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老年人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自主神经病变可能导致胃肠道症状更为突出,掩盖心肌梗死的真正病情。这是由于心肌缺血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胃肠道反应。
(三)无症状型
1.情况:部分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可能无明显胸痛等典型症状,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容易漏诊。因为这些非典型症状容易被归因于其他基础疾病,如老年人本身可能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心功能减退等,心肌梗死的症状易被掩盖。
三、高危人群表现特点
(一)老年人
1.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往往不典型,胸痛不明显,更多表现为呼吸困难、意识障碍、低血压等。这是因为老年人感觉迟钝,心肺功能减退,对疼痛的感知和代偿能力下降。例如有些老年患者仅表现为突然出现的晕厥,而被误以为是脑血管意外等疾病,需要仔细鉴别。
(二)糖尿病患者
1.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疼痛症状可能不典型,更易出现无痛性心肌梗死,且并发症发生率高,如心功能不全等。这是因为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导致痛觉减退或消失,同时高血糖状态影响心肌代谢等,使病情更复杂。
总之,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多样,在临床中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等多方面因素,对有疑似症状的患者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心肌酶谱等,以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