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腹膜炎有症状和体征表现。症状包括腹痛(持续性剧烈疼痛,始于原发病变部位后可波及全腹)、恶心呕吐(早期反射性,后期可因肠梗阻持续呕吐)、体温脉搏变化(初期体温正常后升高,脉搏随体温加快,病情重时脉搏与体温分离)、感染中毒症状(高热、脉速等,严重可休克);体征有腹部压痛反跳痛(原发病部位明显,反跳痛是重要表现)、腹肌紧张(因情况而异,如溃疡穿孔呈板状腹)、肠鸣音(早期亢进,后期麻痹性肠梗阻时减弱或消失)、肝浊音界(胃肠道穿孔时缩小或消失)。
一、症状表现
(一)腹痛
1.疼痛特点:是急性腹膜炎最主要的症状,一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且难以忍受,疼痛程度与发病原因、炎症轻重等有关。例如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时,胃酸等刺激性物质突然进入腹腔,可引起剧烈的刀割样腹痛;而阑尾炎穿孔所致腹膜炎,腹痛多由脐周逐渐转移至右下腹并持续加重。
2.疼痛范围:疼痛最初多始于原发病变部位,随炎症扩散可波及全腹。比如胆囊炎穿孔引发腹膜炎,起始右上腹疼痛,之后可蔓延至全腹。
(二)恶心、呕吐
1.发生机制:早期是因腹膜受刺激引起的反射性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因麻痹性肠梗阻出现持续性呕吐,且呕吐物可含胆汁,甚至呈棕褐色粪样内容物。例如严重的急性腹膜炎患者,由于肠道蠕动功能紊乱,导致大量肠内容物反流引起频繁呕吐。
(三)体温、脉搏变化
1.体温:发病初期体温可正常,之后体温逐渐升高。病情严重时,体温可明显升高,如化脓性腹膜炎患者体温常可达38℃-39℃以上,若为重症感染,体温甚至可高达40℃左右。
2.脉搏:脉搏多随体温升高而加快。若脉搏快而体温反下降,常提示病情恶化,如出现脓毒性休克等情况时,脉搏细速且体温不升或降低。这是因为炎症刺激机体释放炎症介质等,导致心率代偿性增快,而病情危重时机体代偿能力下降,出现脉搏与体温分离的现象。
(四)感染中毒症状
1.表现:患者可出现高热、脉速、呼吸浅快、大汗、口干等症状。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面色苍白、虚弱、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四肢发凉等休克表现。例如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严重时可因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这是由于腹腔内大量毒素吸收,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二、体征表现
(一)腹部体征
1.压痛、反跳痛:腹部压痛是腹膜炎的重要体征,多在原发病变部位最明显,如急性阑尾炎穿孔时右下腹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则是腹膜刺激征的重要表现,当医生按压腹部某部位后迅速抬手,患者腹痛加剧即为反跳痛阳性。
2.腹肌紧张:腹肌紧张程度因病因和患者全身情况而异。一般来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因胃酸刺激强烈,腹肌紧张可呈“板状腹”;而年老体弱、幼儿、孕妇等患者,腹肌紧张可不明显,但仍存在压痛和反跳痛。例如孕妇发生急性腹膜炎时,由于妊娠因素,腹肌紧张表现可能不典型,但腹部压痛和反跳痛是客观存在的。
(二)其他体征
1.肠鸣音:早期肠鸣音可亢进,随病情发展,若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肠鸣音可减弱或消失。比如急性腹膜炎患者因炎症影响肠道神经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减弱,肠鸣音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2.肝浊音界:当胃肠道穿孔时,气体进入腹腔,肝浊音界可缩小或消失;而如原发性腹膜炎等情况,肝浊音界可能无明显变化。例如胃穿孔患者,立位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肝浊音界缩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