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炎是常见外科急腹症,症状多样,包括持续性剧烈腹痛且从原发病变部位迅速波及全腹,早期因腹膜刺激致反射性恶心呕吐,多有发热且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严重时出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还有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等体征,不同年龄段患者症状表现有差异,且与生活方式及病史有关联。
一、腹痛
疼痛特点:是腹膜炎最主要的症状,一般为持续性、剧烈的腹痛,且疼痛程度较为严重,难以忍受。例如,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患者往往会因强烈的腹痛而被迫采取屈膝仰卧位以缓解疼痛。疼痛通常从原发病变部位开始,然后迅速波及全腹。不同年龄段患者对腹痛的感知和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儿童由于表述能力相对较弱,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等异常行为;老年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可能降低,腹痛表现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但仍需高度重视。
与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关系:如果患者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突发的剧烈腹痛并迅速扩散至全腹,要高度警惕溃疡穿孔导致的腹膜炎;对于有腹部外伤史的患者,出现腹痛伴腹膜炎表现,需考虑腹腔脏器损伤引起腹膜炎的可能。
二、恶心、呕吐
发生机制:早期是由于腹膜受到刺激,引起反射性的恶心、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出现麻痹性肠梗阻,此时呕吐物可变为黄绿色胆汁,甚至呈棕褐色粪样内容物。不同年龄患者的呕吐表现有所不同,小儿腹膜炎时由于胃肠功能紊乱,呕吐可能较为频繁;老年患者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呕吐症状相对不典型,但也应密切关注。
与生活方式及病史的关联: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如胃炎、胃溃疡等,发生腹膜炎时恶心、呕吐症状可能更为明显;长期不良生活方式,如暴饮暴食等,可能增加腹膜炎发生的风险,进而影响恶心、呕吐等症状的表现。
三、发热
发热情况:患者多有发热表现,体温可升高。炎症较轻时,体温可能轻度升高;炎症较重时,体温可明显升高,甚至可达39℃-40℃以上。发热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发热特点不同,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发热时体温波动可能较大;老年人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感染后发热可能不典型,体温升高幅度可能不如青壮年明显,但感染可能更容易扩散。
与病史的关系:有免疫功能低下病史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发生腹膜炎时发热可能更为顽固,且容易合并其他严重感染;有反复腹腔感染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腹膜炎时发热表现可能与以往有所不同,需仔细鉴别。
四、感染中毒症状
表现:病情严重时,患者可出现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如精神萎靡、乏力、嗜睡,甚至出现感染性休克的表现,如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等。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感染中毒症状可能更为突出,因为儿童的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病情变化较快;老年人发生感染中毒时,由于机体反应迟钝,可能在出现明显感染中毒症状时病情已经较为危重。
与生活方式及病史的联系: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发生腹膜炎后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风险;有慢性疾病病史且控制不佳的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腹膜炎时更容易出现呼吸急促等感染中毒相关的呼吸方面的异常表现。
五、腹部体征
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这是腹膜炎的重要体征。腹部压痛以原发病灶处最为明显,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压痛最初可在上腹部,随着病情发展可波及全腹;反跳痛是指医生按压腹部某一部位后,迅速抬手时患者腹痛加剧;肌紧张表现为腹部肌肉紧张,像木板样强直等。不同年龄患者的腹部体征表现有所差异,小儿由于腹部肌肉较薄弱,肌紧张可能不如成人明显,但压痛和反跳痛可能存在;老年人由于腹部脂肪厚等因素,腹部体征可能不典型,需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与病史及生活方式的关联: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发生腹腔粘连等情况后再发腹膜炎,腹部体征可能不典型;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等生活方式,可能导致腹部肌肉力量等情况不同,进而影响腹部体征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