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腰痛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因素(前列腺素分泌增加、盆腔充血)、病理性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腰椎病变)、生活方式因素(久坐或久站、腰部受寒),不同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如青春期女性注意经期卫生等,育龄期女性出现异常及时就医等,经产妇重视产后恢复等,中老年女性注意腰部保暖休息等
一、生理性因素
1.前列腺素分泌增加:月经期间,子宫内膜会合成并释放较多的前列腺素,尤其是前列腺素F2α和前列腺素E2。这些前列腺素会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痛经,疼痛可能会放射至腰部,导致腰痛。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在青春期女性中较为常见,因为青春期女性的子宫内膜合成前列腺素的功能相对活跃。
2.盆腔充血:月经时盆腔处于充血状态,这可能会对腰部周围的组织产生一定的影响,引起腰部的坠胀感和酸痛感。尤其是对于一些体质较为敏感的女性,盆腔充血带来的不适可能会更明显地表现为腰痛。
二、病理性因素
1.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当异位的子宫内膜出现在盆腔腰部相关区域时,月经期间异位的内膜也会出血,刺激周围组织,导致腰痛。这种情况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增长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患者除了月经腰痛外,还可能伴有痛经进行性加重、性交痛等症状。
2.子宫腺肌病: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在月经期间充血、水肿,导致子宫体积增大、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引起腰痛。多见于经产妇,尤其是多次分娩或有子宫手术史的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以及进行性加重的痛经,腰痛也较为常见。
3.盆腔炎性疾病: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组织如子宫、附件发生炎症时,月经期间身体抵抗力相对较低,炎症可能会加重,导致盆腔组织充血、水肿,刺激腰部神经引起腰痛。盆腔炎性疾病多见于性活跃的生育期女性,有不洁性生活史、多个性伴侣等情况的女性患病风险较高。患者常伴有下腹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4.腰椎病变:本身存在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等腰椎病变的女性,在月经期间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加重腰部肌肉的紧张度,或者使原本的腰椎病变症状凸显,导致腰痛。这种情况在有腰椎病史的女性中较为常见,年龄方面没有特定限制,但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腰椎病变基础。
三、生活方式因素
1.久坐或久站:长期久坐或久站的女性,月经期间盆腔血液循环本就相对不畅,再加上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腰部肌肉疲劳,进而加重腰痛。比如一些办公室白领,长时间坐着工作,月经期间更易出现腰痛问题。
2.腰部受寒:月经期间女性身体抵抗力较弱,如果腰部受到寒冷刺激,会引起腰部血管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腰痛。尤其是在秋冬季节穿着单薄、经期洗冷水澡等情况,都可能使腰部受寒而引发腰痛。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春期女性:青春期女性要注意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适当进行腰部肌肉的锻炼,如简单的腰部伸展运动,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缓解月经腰痛。同时,要注意心理调节,避免因月经带来的不适产生过度焦虑情绪,因为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月经期间的身体感受。
2.育龄期女性:有性生活史的育龄期女性若出现月经腰痛且伴有月经异常、下腹部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等问题。在月经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受寒,可通过局部热敷等方式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腰痛。
3.经产妇:经产妇要重视产后的身体恢复,避免过早从事重体力劳动,加强腰部肌肉的锻炼,如产后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凯格尔运动等相关的核心肌群锻炼,有助于预防子宫腺肌病等疾病导致的月经腰痛。同时,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妇科疾病。
4.中老年女性:中老年女性若本身有腰椎病变基础,月经期间更要特别注意腰部的保暖和休息,避免长时间弯腰、搬重物等加重腰部负担的动作。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进行一些适合中老年的腰部保健运动,如太极拳等,增强腰部的稳定性,缓解月经期间可能加重的腰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