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双下肢水肿原因包括静脉回流受阻、水钠潴留、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等。
1.静脉回流受阻
心衰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右心衰竭时,右心室不能将体循环回流的血液充分泵入肺循环,使体循环静脉压力升高,血液在静脉系统中淤积,引起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液体从血管内渗出到组织间隙,从而导致双下肢水肿。
2.水钠潴留
心衰患者体内的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RAAS激活后,醛固酮分泌增加,它作用于肾脏,促进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导致体内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进一步加重水肿。同时,交感神经兴奋也会使肾血管收缩,减少肾血流量,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使得水钠排出减少。
3.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长期的心衰可能导致患者营养状况不佳,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白蛋白是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重要物质,当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血管内的液体更容易渗透到组织间隙,加重双下肢水肿。
患者应避免久坐久站,定时活动下肢,促进静脉回流。休息时可适当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轻下肢静脉压力,促进液体回流。常用的药物有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可促进肾脏排出多余的水分和钠盐,减轻水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能抑制RAAS系统,改善心脏功能,减轻水钠潴留。